经过7天7夜的艰难跋涉,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巡逻官兵又一次登上边境山口。他们紧握钢枪,面向国旗庄严宣誓:“绝不把领土守小,绝不把主权守丢!”在人称“雪域孤岛”的墨脱,边防营一茬茬官兵已经整整戍守了50个春秋。
尽管2010年嘎隆拉隧道贯通,但每年8个月的大雪封山期间,墨脱仍然只能是“雪域孤岛”。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墨脱戍边模范营”官兵年年出色完成巡逻执勤、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使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雪域孤岛”。1992年9月,中央军委授予该营“墨脱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
宁丢一条性命
不丢一寸国土
美丽的墨脱层峦叠嶂,物产丰富,被誉为“天然动植物园”。然而,千百年来,通往墨脱的路却是一条人脚马掌踩踏雪水乱石冲刷形成的崎岖山道。从林芝进入墨脱得走三四天,不仅要翻过多雄拉山,越过6条冰川、8道飞瀑和几十处悬崖峭壁,还要穿过毒蛇出没、蚂蟥肆虐的原始森林。这条路上,马死人亡的事故年年发生。
“都说走进墨脱苦,其实墨脱官兵巡逻更苦!”林芝军分区司令员杨吉贵告诉记者,“墨脱戍边模范营”官兵巡逻的地域多为原始森林,必须用砍刀开路。巡逻一次短则3天,最长需要15天,一路风餐露宿,被毒蚊、毒蜂、蚂蟥咬伤更是常事,每人都得“脱一层皮”。
林芝军分区泛黄的《墨脱军人档案》里,记载着多年来边防营官兵在巡逻路上经历的生死劫难:战士焦大银在密林中巡逻时,突遭3条毒蛇攻击,当场牺牲;年仅18岁的列兵姚林为部队渡河探路,不幸被巨浪卷走;一连班长饶平巡逻时突遇泥石流,他奋力推开身边的战友,自己则被无情的泥石流吞没,年仅24岁……
各种灾害和意外,不仅仅是档案里尘封的记录,更是巡逻的官兵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闲下来的时候,他们人人都能讲出一串惊悚的故事:那年,副教导员张继品在巡逻路上挥刀开路,被迎面扑来的一群毒蜂蜇得昏倒在地,随队医生急救时,从他的身上拔出了71根蜂针;战士颜乐巡逻时,突然倒地昏迷,战士们解开他的衣服,发现67条蚂蟥正在他身上拼命吸血;老营长文豪在墨脱戍边11年,走掉了31枚趾甲盖,他把这些趾甲盖装在玻璃瓶里珍藏着。50年间,先后有29名官兵牺牲,其中大部分是倒在巡逻途中。
但是,危险、艰苦都吓不倒墨脱边防军人。去年7月26日,一支外军非法越过边境线,在我方一侧设置所谓“主权标志”。“墨脱戍边模范营”立即前往该地区巡逻,将外军蚕食我国领土的标志全部清除。
去年9月26日,4名可疑人员在边境出没。二连连长过小华带领14名战士吃干粮、喝生水,硬是在毒蚊、蚂蟥肆虐的丛林中设伏7天,将可疑人员全部抓获。执勤归来,15名官兵中4人腹泻,4人患疟疾,4人感冒发烧。谈及这次执勤的感受,过小华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身后是伟大的祖国,必须像钉子那样扎在那里,绝不后退半步!”
“宁丢自己一条命,不丢祖国一寸土。”一代代官兵在塌方、雪崩、泥石流频发,毒蛇、蚂蟥、毒蜂肆虐的边防线上,徒步巡逻960余次,32次胜利完成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尊严的重要军事行动,抓获民族分裂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150余人,缴获反动宣传品1万余份。
挺直钢铁脊梁
把苦日子变甜
“山顶在云端,山脚在河滩,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老百姓的歌谣形象地唱出了墨脱的“行路难”。营教导员刘永福告诉记者,“墨脱难,难在路。路不通,一难百难。”墨脱江河纵横,有的地方虽然隔江相望,但绕行几天几夜也很难到达目的地。千百年来,门巴族、珞巴族、藏族同胞渡河过江,靠的都是牛皮筏子或者是藤条笼子,每年都有人因此不幸丧生。
为了把被江河“分割”的墨脱紧紧联系在一起,改变墨脱行路难的状况,1963年7月,边防营官兵在雅鲁藏布江上打响了架桥保通的攻坚战。副营长李春带着75名身强力壮的战士,翻雪山,攀绝壁,钻密林,整整走了100天,才将建桥所需的12根长300米的钢绳运进墨脱,建起了墨脱的第一座钢索大桥——解放大桥。为了建好这座桥,参建官兵个个伤痕累累。可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6月,官兵历经千难万险修建的解放大桥被无情冲毁,这条通往外界的咽喉大道再次中断。
灾难压不弯铁脊梁。同年9月,官兵们在距原址10多米的地方开始重建解放大桥。他们战严寒、斗酷暑,与当地群众并肩奋战一年多,终于使这道天堑再次变为通途。50年间,“墨脱戍边模范营”协助当地政府,建起了200多座大大小小的桥梁,把沟壑纵横、河流众多的“雪域孤岛”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以前,墨脱边防部队所需物资全靠人背马驮和直升机运输,1公斤大米从林芝运进墨脱,运费高达15元。有一年山体滑坡,运送的10万公斤粮食被阻在路上全部霉烂。“我们要发扬南泥湾精神,向荒山要粮、要菜!”多年来,“墨脱戍边模范营”官兵艰苦奋斗,开垦荒地400多亩,使粮食、蔬菜自给率达到75%以上。最近10年间,官兵们种出稻谷50多万公斤,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运费上千万元。
“墨脱再苦,只要我们不懈奋斗,就能把苦日子变成甜生活!”官兵们以战天斗地的豪情,改写着“雪域孤岛”的历史。
50年里,他们用燕子衔泥的精神,靠着铁肩膀、铁脚板,在墨脱创造了28个第一,结束了墨脱不通电、不通电话、不通网络的历史。官兵们建起了当地第一座电站,结束了墨脱靠松脂照明的历史,每年为地方群众无偿提供30万千瓦时的电力。他们把门巴族、珞巴族群众请下山,帮助群众告别刀耕火种,从原始部落跃进到现代文明社会。他们还依托“文化夜校”大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地方培养2000余名各类技术人员,引进优良农牧品种、推广新农作物项目12个,帮助800多名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林芝军分区政委昂旺告诉记者,20年来,“墨脱戍边模范营”先后有22名官兵考上各类军事院校,38名战士直接提干,9名干部考上研究生,600多名官兵获得本科和大专以上文凭,1000余名官兵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军地两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