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居美 石榴红
——安徽淮北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
白海星

记者近日来到安徽淮北市烈山镇榴园村。这个村以盛产当地名产软籽石榴闻名遐迩,如今全村农家乐休闲旅游搞得十分红火。一路上,只见绿树浓荫,石榴树硕果累累,一幢幢传统民居,房前屋后壁垒井然,沟渠环绕。中心广场红旗飘扬,配置了篮球场、健身器材等,附近还有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漫画墙、传统农事博物馆、乡土菜馆等,村里老人三两闲聚聊天,游客漫步其间,怡然自得。

全域规划

淮北市委书记毕美家告诉记者,榴园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就是尊重老村现状格局,围绕提升民居文化品位,突出石榴产业特色,因地制宜,用少量投入进行风貌改造,完善各类设施,彰显了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文明富裕的新农村魅力。

近年来,淮北市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在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多措并举、合力打造富裕文明幸福和谐新农村的建设道路。

谢红林居住在濉溪县百善镇黄新庄居民新村,他对记者说:“过去住在老村时,一到下雨天房子就漏水,道路也十分泥泞。去年我花了20万元建了新房,现在不仅通上了水、电和闭路电视,村里还铺了水泥路。我家的3亩多地也流转了出去,自己专心跑运输,一年能挣六七万元。”

黄新庄村党支部书记谢现强告诉记者,黄新庄村过去居住较为分散,在建设居民新村的过程中,该村以开放式村部为中心,通过拆旧建新,推进农民向大村集中。去年建成的黄新庄新村一期项目占地100亩,可以安置居民243户。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本地优势,以“全域规划”的新农村建设理念,进一步完善村镇布局。截至目前,淮北市已编制完成了16个乡镇总体规划、7个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045个村庄的建设规划,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淮北市立足城乡交错、市矿伴生的独特优势,引导农民向城市、园区、矿区、集镇和大村集中。选择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出了“采煤塌陷区搬迁、集镇改造开发、征地搬迁、空心村整治、并村自建”五种模式,形成了中心城区—乡镇—新型农民社区和中心村三级城镇发展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58个,已建成25个,转移农民13万人,节约城乡建设用地8500亩。

产业增收

建设新农村,重中之重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在烈山镇榴园村村民禹统锋40来平方米的院子里,种满了30多年树龄的上品石榴,他家还有14亩石榴园,600多棵石榴树,仅这一项每年可收入两三万元。在院墙边垒起的瓦片下,养殖了种蝎,每年能挣五六千元。院子中间,还有一个荷花池,既可采莲挖藕,水里还养殖了甲鱼、泥鳅。据介绍,榴园村一方面大力发展特色石榴经济,一方面“一户一品”发展庭院经济,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800多元。

据统计,目前淮北市土地流转面积达34.73万亩,流转的土地中耕地达28.94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4.2%。这些土地大部分用于发展蔬菜、药材、水果、特色农产品、良种繁育及养殖业等高效农业。全市已有60多家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淮北市先后建成凤凰山、宝迪、百善、口子四大食品专业园区,创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培育龙头企业1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76个,全市60%以上的农民已被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土地流转深入推进,也带动了农村青壮年劳力通过外出务工和自行创业等方式增加收入。目前,淮北市农民从事非农工作实现就业的人数达40多万人,年劳务收入达45亿元以上。

淮北市还大力推行设施蔬菜、高档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成功培育塔仙石榴、相山蔬菜等16个省级名牌农产品,建成百善、渠沟两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22个。在县区农村构建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实行“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培训方式,累计培训新型农民5万多人。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13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0元。

均衡教育

“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电脑、有线电视都安上了,村里还建设了一个大广场,一到晚上可热闹了。”濉溪县百善镇黄新庄村村民刘大爷高兴地说。

近年来,淮北市将改善民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全市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305个开放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累计为民代办各类事项4.2万件,调解各类纠纷3800多件,群众满意率达98%。

淮北市大力实施均衡教育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小学规划布局,改造校舍59.3万平方米,建成留守儿童之家207个。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1个、农家书屋361个,完成15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健康医疗工程,全市307所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超过95%。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全市建立各类创业园孵化基地38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1.66万人。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健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5.3万名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3.6万失地农民实现了应保尽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