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管理是 通过他人完成任务
韩德强

什么是管理?这是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

初次接触管理学的人,可能收集到不止100个“管理”的定义。对于一个理工科学生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学科的基本定义不清晰,似乎说明这个学科还处于萌芽状态。如果直线的定义有2个,欧氏几何学就不成立。如果微分的定义有2个,高等数学就该全部推翻。美国管理学的一位著名学者哈罗德·孔茨对此深感困惑,因为他发现,管理理论是一个丛林。丛林里有无数植物,管理理论有无数流派和支流派。最后,他只好说,管理学是一个知识分类框架,经过分类的知识总比不分类的知识好一点。问题在于,不同管理学派,有时候甚至连分类框架都达不成一致。

当然,我们还是可以在100多个管理定义中找到一些多数同意的共性。什么是管理?管理是通过他人来完成任务。在本文的定义体系中,我们将面向企业内部的2层事务——领导和制度(合称为管理):领导是通过默契让他人去完成工作;制度是通过明契让他人去完成工作;其共同点是让他人完成工作。如果用更加学术化的定义,则可以说,管理是通过协调人与人的关系(默契或明契),来协调人与物的关系、物和物的关系(完成工作)。

为什么要这么定义?因为这样可以和技术的定义联系起来:技术是直接协调物和物的关系。例如,一位电视机设计师,要协调许多二极管、三极管、电感、电容、线圈,协调得好了,输出的图像清晰、声音悦耳。他是管理者吗?显然不是。他是技术人员,他也在做协调工作,但协调的是物与物的关系。

这样,管理和技术的分界线就出来了。技术的协调对象是物,管理的协调对象是人和由人构成的组织。我们有电视机设计技术,水利工程技术,汽车设计技术,工厂设计技术,流水线设计技术,港口、机场、车站设计技术,城市规划技术,国土整治技术,所有这些技术都在协调物和物之间的关系,使系统的效能优化,但这一切,都不是管理。

为什么一定要把对物的协调和对人的协调区别开来?因为物的参数是稳定的,而人的参数则是极不稳定的。

实际上,每一个进入商学院的学生真正要学习的管理,其实是如何管理一个由人构成的组织,通过组织去完成生产、销售、产生利润,而不是学习工厂设计、车间布置、物流路径、质量控制图。但是,大多数商科学生却不擅长此道。他们所学习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都只涉及公式、图表、模型、数据分析,而不涉及人,因此,客观上都是在学习技术:质量系统的协调技术、生产系统的协调技术、财务系统的协调技术等。一旦这些学生踏上质量管理的岗位、生产管理的岗位,马上就会发现,自己缺了一种最重要的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通过他人去完成任务的能力。这一切,其实只能靠自己去摸索。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