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居民开心的垃圾分类
保洁员黄家生把垃圾房打扫得非常干净,空气中没有异味,地上没有污痕,受到群众的欢迎。 本报记者 沈则瑾摄

上海静安区万航公寓是个有300多户人家的普通小区,院子靠墙是个垃圾房,门关着,门前放着一个棕色的“湿垃圾”桶和一个灰色的“干垃圾”桶。

走近垃圾房,空气中没有异味,地上没有污痕,来倒垃圾的居民一个劲地夸保洁员黄家生,说以前这里一股臭味,脏得无法下脚,垃圾分类后,他把垃圾房打扫得像家一样干净,我们真开心。

黄师傅穿着蓝色工作服,戴着黄色塑胶手套,他告诉记者,小区是去年5月5日开始试点垃圾分类的,政府给每户居民家都发了一个厨余果皮“湿垃圾”塑料桶。居民们都很配合,在家就把垃圾分成“干湿”两类,下楼时分别扔进两个垃圾桶。

“湿垃圾”要送去生化处理,需要除去装垃圾的塑料袋,有年轻人扔下就走,黄师傅也不计较,说他们工作忙时间紧,别把手弄脏了,自己顺手就把塑料袋拣出来扔“干垃圾”桶里了。其实,旁边就可以洗手。

每天晚上,环卫部门的两辆专用车分别来运走“干湿垃圾”,小区每天会产生3桶垃圾,一桶垃圾装满了,黄师傅就从垃圾房里拉出一个空桶换上,等到把几个桶都洗干净,冲洗完地面再下班,差不多就晚上9点了。

黄师傅说,垃圾分类后,他的工作量增加了一点,但把工作做好是他的责任,弄干净了,就没有味,苍蝇也没了。在小区当保洁员的妻子沈翠平很支持他,常帮他干活。

黄师傅告诉记者,垃圾分类除了“干湿”两类,还有一些需要“分一分”。

牛奶盒、报纸、废金属等要扔进靠墙挨个排着的3个垃圾桶的第一个——蓝色“可回收物”桶,垃圾房灰色门板就是用回收来的牛奶盒再造的,红色“有害垃圾”桶和绿色“玻璃”桶上都标明哪些东西可以扔进去。另一面墙边上那个是“废旧衣物”回收箱,扔进去的衣物只有回收企业才能取出,他们会对每件衣物分别处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