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与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是更可持续的发展
吴 锋
连 平 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

最近,我拜读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所著的《跨越与转型:从货币银行视角看宏观经济金融》一书,联想到当下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感触颇多。

《跨越与转型:从货币银行视角看宏观经济金融》收集的是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文章及专访材料,内容涉及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银行体制机制改革、业务转型、风险防范,以及小微企业融资、人民币汇率等多个方面。鉴往而知远,这本书以学术探讨的方式记录了我国如何应对并成功抗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同时也对商业银行如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与业务转型应对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不但为我们认清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提供了有效的分析视角和思路,而且透过金融业提醒我们,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延续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继续坚定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加快发展的“跨越”过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包括银行业在内的专业领域改革取得长足进步,国民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中国经济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个世纪才能实现的目标。通过对最近20年、10年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简单对比,可以生动地展现这一个个“跨越”过程。199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2万多亿元,2002年跃上10万亿元新台阶,如今已经突破47万亿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年均增速高达10%左右。199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000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784元,2002年这一数值分别跃升为7703元、2476元,如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增加到218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6977元。放眼全球现代化进程,这些都是从未有过的奇迹。

但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我国的实际情况都告诉我们,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体能达到一定当量,实现快速发展的难度会更大。只有转型,发展才可持续。在人口这么多的发展中国家里,不发展不行。不转型、按着老路发展也不行。中国要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致力于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所的一份研究成果也表明,若中国经济仍停留在原有发展模式上,未来10年经济就会出现明显的减速。

从全世界看,一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是转型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经济增长要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社会发展要由追求效率转向追求公平。一些国家就是因为没有完成好增长动力的转换,加上对社会公平性重视不够,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引发社会动荡,最终掉进了“陷阱”。近几十年来,仅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少数经济体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向高收入国家的转身。正反两方面经验都提醒我们,要发展,必须转型。

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主权债务危机、金融震荡、增长下滑等现实矛盾,加快调整、变革与转型是大势所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转变,就会在世界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丧失发展机遇,被其他国家甩在后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