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三河市泃阳镇定福庄村卫生室,记者偶遇村民侯士英。她告诉记者,卫生室是镇里重新翻建的,大学生村医是县里刚给分配来的,药品都是市卫生系统统一采购配送的。“我带女儿来看病,总共只花了5元6角钱,要放在以前找个体医生看,少说也要上百元。”
其实在整个三河市,与侯士英一样感到看病方便省钱的人不在少数。这都归功于该市正在所辖农村全面开展的一套以标准化卫生室、大学生村医、农村全员健康档案、全覆盖平价药品配送为基础的网络体系建设,使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建设标准化卫生室
百姓看病是否方便,与医疗资源的分配方式有着直接关系。要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首先必须解决农村医疗设施落后问题。为此,三河市2011年底做出决定,计划利用3年时间,投入9000万元,在全市新建300所农村卫生室,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统一标准。如总面积要达到120平方米,诊断、治疗、药房、处置、观察、健康教育6室独立分设等。整个卫生室建设遵循村集体出地、财政出钱、产权归村和卫生院管理的原则进行。
在今年刚刚完工的泃阳镇化甲屯村卫生室,记者看到,这里宽大敞亮、窗明几净,各种办公设备和医疗器械陈设齐备,俨然是一所高标准的综合医院。到这里指导工作的镇卫生院医生王艳艳说,“农村标准卫生室建设非常重要。如六室分设中的健康教育室,不少人就认为没有必要。到卫生室就是来看病的,要教育干什么?殊不知健康教育才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措施”。
王艳艳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农村也很普遍。如果缺乏必要的保健知识,不仅患者本人痛苦,还给政府医保体系带来巨大的负担。有了健康教育室,由乡村医生统一讲解保健知识,就能使慢性病患者的病情有所减轻或保持基本稳定。“通过预防,能够有效避免医疗资源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带来的实际效益就是方便了农民群众,减少了政府开支。”
配备合格医师
除了缺乏必要的硬件条件,软件的匮乏也是农村医疗卫生的短板。为此,三河市政府提出要为每个农村医疗点都配备合格执业医师。从2011年启动的“大学生村医工程”,每年为农村配备50名大学生村医,确保5年内实现300个村庄每村都有一名高素质执业医师的目标。对这些大学生村医,三河市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管理模式,大学生村医所需经费全部由市财政承担。大学生村医在基层工作5年后,如本人同意可直接转为乡镇卫生院医师。
三河市卫生局副局长李洪涛介绍说,三河市去年招收的50名大学生村医已经全部到岗,今年招收50名村医的工作也已全面启动。“以前,三河的乡村医生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赤脚医生’,知识缺陷大、队伍老龄化的问题普遍存在。通过政府开支购买大学生村医岗位,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医疗岗位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以药养医’的问题。”
李洪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青霉素和高级头孢类药品,疗效相差不大,但价格却相差几倍到几十倍。如果诊所都以30%额度来提成,前者每支最多不过块把钱,后者则多达十几元到几十元,这样一来医生开药时自然要以收入多少来考虑。现在职业医师没有了医药提成,看病开药自然要以性价比为依据,既减少了农民的开支,又使得抗生素滥用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完善服务体系
按照系统工程、系统落实的思路,三河在解决农村医疗场所和执业医师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其中主要涉及建设医药配送网络,保障药品安全、控制药品价格;建立执业医师培养网络,由市、镇两级中心医院抽调医务人员定期对农村医生进行培训;建立群众健康档案及农村慢性病、多发病防治网络,多方面保障农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河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基本药物的采购上,三河市实施严格的政府招标采购制度,所有的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使用国家确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和经省备案的175种增补药物,一律实行药品统一采购配送,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价格平均比过去下降40%左右。同时,三河市还规定所有卫生院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又使药品使用价格降幅达40%左右。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施后,卫生院次均门诊药品费、次均住院药品费分别同比下降27.2%、14.4%,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8%以上。
“建设居民健康档案,是实施医疗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程序,对于方便患者就诊、削减医保费用支出都有重要作用。”三河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全市性医疗网络体系建设,病人不管在哪个医院就诊,医生都可以很快掌握其身体基本状况,对于及时判断病情至关重要。目前全市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60375份,建档率达67%;电子档案建档26万份。有了这些健康档案,三河市农村20501名高血压患者、7158名糖尿病患者、310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管理。同时,还为25917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298例,育龄妇女补服叶酸11371人,安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24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