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5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驰行千里为开镰
□ 本报记者 乔金亮

开栏的话

我国夏粮自南向北将陆续开镰收割,参加跨区作业的各支队伍已陆续出发抵达粮食主产区做好机收准备。近日,本报派出多路记者赴湖北、安徽、河南、江苏、陕西、山东、山西、河北等粮食主产区,跟随农机手一同下田收割、看“三夏”生产情况,了解各地和有关部门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支持粮食生产的具体措施,调研推进跨区机收开展高产创建的经验。从今天起推出“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麦客日记”专栏,刊发记者来自“三夏”生产一线的报道。

“被子、换洗衣服、煎饼、泡面和火腿肠都齐了。”5月26日上午10点,山东诸城贾悦镇后徐宋村村民任炳华正在给丈夫于秋华收拾行装。

身为农机手的于秋华正忙着调试安装有秸秆切碎装置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机器大半年没使了,得检查一下,下午3点我们就要出发去河南。我订了个行程表,南阳—驻马店—商丘—潍坊。”于秋华告诉记者。

午后,邻村的司机苗长青开着17.5米长的重型平板半挂车停在于家门前。在这里,4台收割机和12位机手将乘苗长青的重型半挂车去河南南阳市新野县王庄镇。

机手高安青、唐砚芳夫妇开着自己的雷沃谷神GE25型自走式小麦收割机来到出发地。苗长青把装卸架放在半挂车边,高安青顺着装卸架将收割机缓缓开了上去。苗长青飞快地把收割机用专用绳索固定好。

下午3点,司机苗长青、王旭一声令下:“大家坐稳了,出发!”半挂车以70公里的时速行驶着,不时有小麦映入眼帘,小麦已处于灌浆后期,呈现黄色,但未完全成熟。沿途不时看到运载收割机的各类重型车。

“现在山东的麦子还没熟,但河南南部已经可以收割了,小麦收获由南到北,成熟后不及时收割遇上大雨就会减产,农时紧迫就有了我们这些麦客。大家大多结伴外出,每台收割机需要3个人,不少是夫妻搭档再雇个专职司机轮流操作。对面这些车里都是机手,大多是去往河南的。”于秋华告诉记者,此时,车辆正行驶在日兰高速上。

5月27日午夜2点,车到达鲁豫收费站,司机王旭告诉大家,马上要出山东省了。在收费站,工作人员扫描了《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审验证车相符后,免费放行。记者注意到,如不免费应收金额为630元。

早上9点,车辆到达新野收费站。河南段共930元过路费,全部免收。

任炳华说,“4年前我们都是直接开着收割机走普通公路去河南南部收麦子。收割机时速才25到30公里,不能上高速公路。路上起码得3天2夜,又累又困,机器轮胎磨损得也厉害,2年下来就得换轮胎,油费也得花1600元。如今雇半挂车运载4台收割机,每台只需支付2000元。大家能在车上充分休息,快速到达机收地。”

上午11点,在新野县王庄镇,记者见到了当地的机收经纪人杜自来和刘俊晓,于秋华机收的信息就来自他们。

“虽然累点,但是跑一趟油费2800元,也不交过路费,我跟王旭轮流开,回程的时候从市场顺道运输木板和树苗。每年这时候都能有十多个运输收割机的生意。”司机苗长青把机手送到后,与大家告别:“机收顺利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