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科研成果交给农民
本报记者 吉蕾蕾
目前,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的河南省滑县178.3万亩小麦中,一类苗面积89.15万亩,二类苗面积80.24万亩,三类苗面积8.91万亩,平均亩成穗42万穗,长势良好。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全县农民加强进入扬花、灌浆期小麦的中后期管理,积极开展“一喷三防”,为今年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基础。图为滑县老店镇王会村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田间管理。 王子瑞摄

“以前种大棚黄瓜每亩地最多收26000斤,现在可以收30000多斤,纯收入能增加3000元左右呢,这可多亏了咱村里永业科技服务站给推广使用的生命素,又有高科技产品,又提供种植技术,效果好着呢,现在全村可都在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西耙栅乡前不塔气村村民杜兰弟边介绍边带着记者来到一个大棚黄瓜样板田前,有几行黄瓜藤长势明显比其他的要矮小很多。“黄瓜都是一个时间种的,只是这几行黄瓜没有喷施生命素,那边长得高壮的都是喷施生命素的,对比很明显。”杜兰弟说。

杜兰弟所说的生命素是永业公司研发的一种提高植物免疫及吸收功能的天然绿色生物肥料。2007年,永业公司在前不塔气村建立了永业科技服务站,一方面,进行高科技产品永业生命素的推广,直接面对面地把产品推广给农民、把技术交给农民,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一线、向农民的延伸,从而实现增产增收;另一方面,通过科技服务站技术人员的贴身服务,给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解决农民科技生产需求,实现城乡信息双向沟通。

然而,永业科技服务站在推广使用生命素之初也并不顺利。“要让农民认可这个科技产品,光靠宣传是不行的,农民必须直观地看到实际效果对比才会认同。”科技服务站农技服务人员郭永青告诉记者,推广之初,在村里建立了科技样板田,一半喷施生命素,一半不喷施,通过科技服务站的农技服务人员为当地种植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给农民提供土壤杀菌、指导施肥、种植期放风、田间管理等服务,让农民自己去比较两块田生长的实际情况。数据显示,使用生命素,可让粮食作物增产10%至20%,蔬菜增产15%至30%。

“每个农民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一亩大棚平均要使用4瓶生命素,每瓶16元,使用之后果蔬不易生病虫害,直接能节约使用农药化肥300多元,增产增收的效果显而易见,这样一算,农民也都慢慢愿意喷施生命素了。”前不塔气村永业科技服务站负责人吴永平表示,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会使用生命素。

“以前种地都是露天种植,一年一茬,农民也不懂技术,粮食蔬菜产量都不高,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现在变化可大了,自从永业科技服务站在村里建立后,不仅给村民带来了高科技产品生命素,而且还为村民解决了种植技术难题、农资供应等问题,现在种植蔬菜大棚的村民一年纯收入近4万元。”前不塔气村村委会副主任秦德贵说。据了解,前不塔气村现有菜地4000多亩,其中设施农田1460亩,温室大棚900多栋,每年向呼和浩特地区提供商品菜1.3亿公斤,是呼和浩特市第一家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