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余庆——
地连片 收入增
本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徐启俊

日前,记者走进享有“黔北第一寨”美誉的贵州省余庆县光明村高寨组,田野上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有的在平整土地,有的在拉运农家肥。

“这是我们一年最忙的时候,但是忙得高兴。”正在挖渠引水的村民胡常军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胡常军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去年通过租赁方式从周边4个村民组9家农户中流转36亩土地,加上自家的4亩地,发展40亩烤烟种植,实现纯收入10多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又承包了10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

“以前光明村都是一家一户种地,基本上种的是玉米、水稻、油菜,部分村民还种了一些药材,但收益都不高,一年忙到头就是刨不出多少钱。”胡常军说,“去年,在村委会的带动下,通过土地流转,大部分村民都实现收入翻番。”

在光明村,通过一年多的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和农田水利建设,全村形成了“地连片、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上规模、出品牌”的农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养殖、烤烟、大棚蔬菜、香菇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组建了一批以生猪养殖营销协会、烟叶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让撂荒的黄土地变成致富的“金土地”,还有效解决了村民营销难题,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光明村根据群众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群众合理流转土地,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

为进一步解决村民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贷款难等问题,光明村党支部通过开展“村社五联”活动,与镇信用社“结对子”,为村民贷款创业开启绿色通道,解决了部分村民有致富愿望但无资金投入的“后顾之忧”。

村民方前忠、周余松、代宾决定合伙建蔬菜基地。但规划出来一算账,所需资金要50多万元,除了自筹的15万元,还差27万元。怎么办?就在他们为资金发愁时,“村社五联”活动帮助了他们。几天过后,所需的资金就发到他们的手中。

“为解决农民发展的资金难问题,村委会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以‘村社五联’活动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民增产增收。”光明村村支部书记刘欣告诉记者。

目前,光明村与山东寿光县三元朱村建立了“劳模手拉手,小康路上齐步走”活动。由寿光县无偿提供技术和人才帮扶,引进现代蔬菜大棚、农业观光园,发展和培育了一批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