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系患者的好院长
本报记者 张忱 通讯员 赖栋才 王娟

“给贫困患者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但能让他们摆脱病痛的折磨,更让他们获得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余建华

“黄奶奶,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院长,您这么忙,还专程来看我,难怪老邻居们都嫉妒我这个老婆子了!”

今年3月8日一大早,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院长余建华就手捧鲜花,拎着慰问品来看望黄桂英老人。

老人已记不清余院长是第几次来家中了,只晓得药快吃完时余院长就该来了。在老人心里,余建华就是她的亲人。

去年8月,中央媒体报道了义养弃女17年的“保姆奶奶”黄桂英老人的感人事迹。余建华了解到,80高龄的黄奶奶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第二天,他便带领医务人员,登门看望黄奶奶,给老人体检,并给老人留下了5000元慰问金。随后,他给黄奶奶办理了“终身免费就诊卡”,黄奶奶再也不用为治病发愁了。

这以后,余建华就把黄奶奶当成亲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送来必需的药品,逢年过节不忘登门看望。“有余院长在,我生再大的病也不怕。部队医院就是好啊!”黄桂英老人逢人就说。

2001年,余建华担任院长后,就带领医务人员积极参加爱心医院公益活动,每年为特困家庭、孤寡老人减免医疗费20多万元。近几年来,余建华个人为慈善公益活动捐款6万多元,在他的积极带领和亲身感召下,全院医务人员累计捐款160余万元,学雷锋在医务人员中蔚然成风,医院被湖北省评选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和“全省最佳文明单位”。

在余建华的办公室里,有一大袋包装简单的干木耳。“这是一位患者自己种的,前几天专程从襄阳送过来的!”余建华说。今年春节前,家住襄阳生活困难的刘大爷患了泌尿系统滋生肿瘤,四处求医病情也没见好转。驻地的武警官兵得知情况后,让他找找泌尿外科博士余建华。

听刘大爷介绍完病情,余建华立即为刘大爷进行了检查。得知刘大爷带的钱不够,余建华就自己垫钱交了住院费。几天后,余建华为刘大爷成功实施了手术,术后他还建议医院为老人减免了大部分医疗费。“赶紧回家过节吧!”刘大爷出院时,余建华将火车票递到了他的手中。临别之际,刘大爷热泪盈眶,握着余建华的手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会永远记住您的大恩大德!”

病愈后的刘大爷,从此对余建华念念不忘。前不久,非要送来一袋自己种的绿色木耳。其实,刘大爷知道,跑一趟的花费,得卖好几袋木耳。但他说,送的不是礼,而是一份心!

像这样扶贫济困的事,余建华自己都记不清做了多少。特别是近几年来,慕名求他帮助的贫困患者越来越多。为照顾更多的贫困患者,在余建华的提议下,医院推出了“平价处方”、“平价手术”、“平价病床”等多项惠民措施,使很多患者受益。

“余院长,谢谢您啊,我的腿脚好利索啦!”3月初,余建华带队到革命老区红安县长丰村义诊时,73岁的村民陈芳富拉着他的手连声道谢。4年前,陈芳富因坐骨神经痛瘫痪在床,因为没钱一直没有治疗。恰逢余建华带领专家小分队到此义诊。家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床板将他抬到义诊现场。余建华不仅为他诊断了病情,还送给他价值数千元的药品。这些药吃完以后,陈芳富不仅能下床走路,还能下地干活了。亲自向余院长道一声谢谢,成了他多年来一直念叨的心事。

陈芳富只是余建华义诊“妙手回春”的众多患者中的一位。他每年都要定期带领医疗队下农村、进社区,为特困户和孤寡老人义诊。“给贫困患者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但能让他们摆脱病痛的折磨,更让他们获得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余建华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入伍28年来,余建华始终坚守医者“悬壶济世”的情怀,用妙手仁心给许许多多的贫困患者和群众送去了温暖,被武汉市表彰为“十大公益人物”,被评选为“湖北省优秀医院院长”,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雷锋式的好院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