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探路”
——空军航空兵某团履行急难险重航测任务纪实
本报记者 李争平 通讯员 曹传彪 郭洪波 范 军
空军航空兵某团官兵正在空中执行航测任务。谭 超摄
执行航测任务的飞机飞向蓝天,为即将开工的国家重点工程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 谭 超摄

在祖国的大西北,有这样一支英勇神奇的部队——他们以蓝天为纸,取银翼作笔,描绘出“雄鸡版图”的惟美画卷,从白山黑水到苍山洱海,从东海之滨到西北大漠,神州大地无处不留下他们闪光的航迹;他们乘长风,踏云浪,编织出华夏民族的锦绣河山,从经济建设潮头到战场建设前沿,从抗震抢险一线到灭火战斗现场,高远天空中到处都有他们奋飞的身影;他们量经测纬,巡天游地,奏响了忠于使命的华美乐章。

他们就是专门从事国家和军队航空摄影、航空重力测量、航空物探测量的空军航空兵某团。迎着暖春的气息,觅着油菜花的芬芳,记者走进该团,采撷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为新中国第一个水电站、第一条铁路、第一座核电站探路选址,完成了6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航测任务——

遨游四海勇当经济建设“探路人”

飞行一大队大队长王华刚刚获悉一条喜讯:由他们机组完成航测的某项工程已开工建设,并预计将为国家节约建设经费近亿元。

去年3月,王华机组进驻人迹罕至的西北某戈壁执行航测任务。等待他们的却是难以想象的严峻挑战:茫茫沙海地标难以寻找辨认,高温干燥人员体力消耗大,天气无常时刻威胁飞行安全。半吨重的相机也不比平常照相那样潇洒。高空缺氧、暴风雨随时都会“光临”,每次飞起来一天只能吃一顿饭……

为项目按期施工,他们加班加点研究航测方案、计算偏流,寻找进入测区的最佳角度,把上百个航行数据,几套航测预案装进心里,最终拍摄出近万张高质量的照片,为国家重点建设科学选址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像王华机组这样的故事在兰空航空兵某团不胜枚举。

为兰新铁路选址时,陈杰机组在高温达40摄氏度的环境下连续奋战2个月完成作业,铁道部给他们赠送了锦旗;

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选址时,刘继才机组为了捕捉每天只有2小时的可飞天气,在连绵起伏的山脉间连续作业,仅1个月就完成了4个月的工作量,为国家节约移民经费2.5亿元……

团长吴静华告诉记者,部队从组建那天起,就担起了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官兵遨游四海飞遍大江南北,在重点工程开工前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堪称国家经济建设的“探路人”。

航测唐山、汶川、舟曲灾区,数十次在第一时间为抢险救灾决策提供准确的地理和灾情信息情报——

穿云破雾甘当抢险救灾“突击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道路阻隔、通信中断,地面营救人员一时无法进入震中位置。灾情如何?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

在这危急时刻,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航测团飞机紧急升空,奔赴地震灾区。

地面救灾困难重重,空中航测也是艰辛万分:灾区连续阴雨,没有一块可供连续拍摄的区域;救灾飞机密度很大,航测高度从5800米至7200米一调再调……空中“麻烦”不断,机组几乎无法实施有效航测。

早一分钟拍出航片,就早一些减轻灾区人民的苦难;多拍出一张好航片,就为抗灾减灾提供一份美好的希望。“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再大的困难也要坚决克服,再重的难关也要冲上去闯。”执行任务的张起耀机长的话掷地有声。

他们一改常规航测方法,没有地表做参照,就按照飞行航向一寸一寸拍过去;云层太厚,就采取穿插法,先测无云区,再测淡积云移动区;气流太大,就关闭自动驾驶仪手动操控,在云缝中抢拍……

终于,机组第一时间获取了汶川、北川等4个重灾区的航摄图片,为领导决策和判明灾情提供依据,并创下了单架次连续在空中作业8小时零5分钟的历史纪录。

从唐山大地震到大兴安岭火灾,从陕南水灾到藏北雪灾,该团官兵30多次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挺身而出勇当“突击手”,成功对灾区进行航测,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参与绘制第一、二、三、四代军事地图,及每一代军事地理信息更新,刷新了近20项军事测绘纪录——

转战八方争当信息作战“前哨兵”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际上几场局部战争中的使用,战场环境地理信息作用显得愈加重要。军事专家预言,谁在战前最先拥有最新、最翔实的军事地理信息,谁就拥有了制胜的先决条件。

全团官兵深知:每一次航测任务完成好坏都影响着战场建设,每一组航测数据的精密程度都关系着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负。那年,该团承担了某地区紧急航测任务,为该区域军事斗争准备提供数字化地理信息。然而,任务区域内民航航线集中,要申请一次航测飞行十分困难,加之区域内气候多变,可飞天气少,第一个进驻的机组甚至半个月没有执行一次像样的任务。战争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来临!怎么办?

机组成员与气象部门密切沟通,根据气候特点将飞行日计划改为飞行时段计划,抓住每一个可飞的时间段组织飞行;组织官兵认真开展地图作业,集思广益分析每个测区的最优航线,详细研究每条航线进入、退出的最好方法,保证每次飞行都能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数据。

此次任务中,该团先后派出30个机组,转战全国10多个机场,完成上千幅真彩图,为该区域数字化战场建设提供了翔实的高分辨率影像信息,测绘成果获总参军事测绘重大工程建设奖。

近年来,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对航测数据精确化要求越来越高,为赶上转型建设的步伐,该团不断更新信息化航测手段,为航测机加装北斗导航系统,更新激光雷达等一批信息化装备,航测精度和效率大幅提高。

在新建成的团指挥信息网控制室内,政委方卫介绍,该团组建58年来,累计航测飞行51736小时,飞行总航程相当于往返地球与月亮之间100多次,航测总面积达448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把祖国领土丈量了近5遍,获得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