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但日前记者来湖南桃源县采访春耕,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田间机声轰鸣,耕牛无处可见。
桃源县所在的湖南常德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在桃源县杨家巷村,10多台拖拉机、耕整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成片成片的田地,在拖拉机的轰鸣声中耕整一新。这里的乡亲正以“耕田不下地,插秧不弯腰”的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续写着常德市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湖南省第一的新篇章。
杨雪华曾是当地有名的珍珠养殖户,从2009年开始转行种植粮食。这一转变源自常德以科技强农为战略,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合作农业、园区农业,努力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重大调整。如今,像杨雪华一样改行的珍珠养殖户有2万多人,共缩减珍珠养殖面积12万多亩,洞庭逐渐重现“鱼米之乡”的风采。
作为全国有名的粮仓,目前常德共有6个县市为全国产粮大县。全市拥有耕地面积680多万亩,今年春播面积有望达到781.5万亩。
在桃源县枫树乡,记者看见农民万金鹏正忙着为农机合作社的社员登记今年的购机明细。万金鹏现在的身份:桃源县枫树金鹏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万金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亩稻田作为一个计算单位,机插一亩稻田只需要100元,而用人工插需要投入近300元;机耕一亩水田,也是100元,如果用牛耕,则需要230元;机割一亩水稻只需要80元,而人工割则要3个人干一整天才能割完一亩,需要投入360元左右。在产量上,机插稻田的亩产量为900斤,而传统抛秧的产量只有700斤。现代科技农业促使农民纷纷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
在万金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里,28名社员以自家农机作为股本入社,为当地和外地农民进行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服务。目前,该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110台套,由于农机的快速发展,枫树乡的机耕、机割率均达到了100%,种粮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种粮的效益却提高了150%至200%。
目前,常德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53家,合作社内部严格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供应生产资料和投入品管理、统一制订技术规程、统一品牌包装和注册商标、统一检疫检测、统一组织销售。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达到649个。
农业机械化带动了农村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把一部分农民从春耕生产的土地上解放出来。耕田有农机,种粮有大户,富余劳动力或进城创业,或外出务工。
在常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去年,常德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0多万人,年收入达130多亿元。据常德市委书记卿渐伟介绍,由于在春耕前就认真做好了改善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组织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等工作,相信常德今年粮食一定会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