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记者 周 琳

初冬的一天午后,山东省文登市米山中学办公室,特岗教师孙淑霞的位子是空的。“不用问,又找孩子们去了。”校长李大杰说。数学是米山中学的薄弱学科,作为来这里支教的文登第二中学的“数学名师”,孙淑霞常常利用午休时间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补课,让孩子们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起色。

“2011年新学期开始,47名像孙淑霞一样的特岗教师走进文登农村的中小学校,极大地提升了当地义务教育水平。”文登市教育局局长刘建舫说。

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着手

山东省有近1亿人口,其中教育人口180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口更占有相当比例。如何搞好义务教育事关全省民生大计。

面对老百姓对义务教育的需求,山东省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择校热”、“乱收费”等问题入手,促进全省教育全面、科学发展。

破解“择校热”的根本出路是要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教育投入是关键环节。今明两年,山东省新增财力的60%将用于教育。2011年经过调整的全省教育费附加可增加44亿元,今年山东土地出让金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可增加50亿元。山东省农村教育及特教投入增量方面,2011年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小学生为600元、初中生800元;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方面,今年小学生为750元,初中生为1000元;2011年全省特教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达3000元。教育投入的增加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加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是一项持久、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山东的主要做法是,以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为统领,分类推进,分项实施,尽快缩小城乡间、学校间的办学条件差距。

今年起,作为全省《教育规划纲要》的配套工程,山东正式启动了“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近年来,围绕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山东省还先后密集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套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其中,莘县教育局结合实际,教育资源布局不搞城市化,推进教育资源“下乡”。如今,地方年财政收入不足4亿元的莘县,已为“校舍改造”工程累计投入2.8亿元。目前莘县已经消除学校危房,农村地区最好的房子就是学校。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2011年新学期开学后,青岛南京路小学二年级1班的小学生马可欣学习劲头很足。在班主任邱皓琨老师的鼓励下,她每天早晨起床都盼着去学校。马可欣的妈妈看到孩子像小鸟一样快乐地飞进学校,也欣慰地笑了。马可欣去年没有实现的择校心结早已经烟消云散了。青岛推出的名师交流活动,正在悄然改变“择校热”。

青岛市南区教育局局长赵辉说,名师交流最终目的是统筹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水平整体大幅度提升,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

2011年,山东省全面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实施“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中小学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工程”等三大工程。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到2015年将建设20个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100个左右县级教师教育基地。这些举措极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资源分布的“软环境”。

齐涛介绍,“十二五”时期,山东省每年还将安排4400万元,专项用于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着力加大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力度。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