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气象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起农村防灾减灾屏障
本报记者 孟 飞

“我国平均每年农业灾害的受灾面积大概在7亿亩左右,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大概在1000亿斤左右。农业灾害中,农作物病虫害占20%,气象灾害占农业灾害的80%,所占比例非常高。而在气象灾害中,旱灾又占80%。气象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每年大概折算为600亿斤至800亿斤粮食。按照目前我们国家农业的单产水平,相当于1亿亩地的产量。”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卢贵敏用一组数据说明了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造成的影响。

现实需要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特殊,人口众多,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突发性和破坏性越来越大、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多,其衍生的灾害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旱涝交替、旱涝急转时有发生,农业生产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自然风险增加。此外,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数越来越高,面积因素带来的增产空间在缩小,重大增产技术突破的难度在增大,灾害因素的影响将更加凸显,减灾增产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周普国不无担忧地说。

如何应对这一难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各级气象部门加大强农惠农气象服务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气象服务基础,积极推进人才和资金向农村倾斜、气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覆盖,显著提高了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为连续8年夺取农业增产和保障农民安康福祉做出了突出贡献。

“‘两个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避极端天气事件之害,趋利用气候和人工影响天气之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格局。”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张建军说,“此外,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方式的改变,农民群众不仅在生产上需要气象的预报预警,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需要气象服务。”

有益尝试

现在,全国已经建成了3.4万多个自动气象站、6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68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639个土壤墒情观测站,开展了农村精细化天气预报试点。全国1500多个县气象局制作和播出电视天气预报,农村气象手机短信用户超过3000万,农村高音喇叭近8万个,乡村气象电子显示屏6万余块,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2.25万余个,农村气象信息员45万余名,覆盖了近半数乡镇。“这些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生力军。”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说。

近两年来,各级气象部门在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气象示范县的浙江“德清模式”、自然灾害预警预防工作的重庆“永川模式”,涌现出了河北的农业气象专家联盟、山西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辽宁的具有地方编制的县级气象灾害防御机构、安徽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江西的农村合作社气象服务、广东的应急气象频道、内蒙古的预警收音机、贵州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等一批好的做法和创新实践。

气象部门不断深化与农业、水利、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的合作,积极推进气象部门农网、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由单一的气象信息服务向综合化发展,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用”,“多站合一、一站多用”,“多员合一、一员多用”。各省(区)市气象局与组织、民政、妇联、公安、供销等部门合作共建信息员队伍,形成信息员队伍建设的“大学生村官模式”、“妇女干部模式”、“治安哨亭模式”和“农村超市模式”。此外,各地纷纷建立由气象、农林、水利、植保等领域专家和农技人员组成的农业专家联盟,建立由种养能手、种养大户为主的农民专家队伍,不断探索气象为农服务的新方式。

成效初显

2009年和2010年,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开展的公众满意度调查表明,农村居民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均保持在80%以上,高于城市居民满意度。2011年农村居民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更是达到了87%。同时,全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为1.05%,较20世纪80年代的3%至6%大幅减少。气象投入产出比由20世纪90年代的1:39提高到目前的1:50。气象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气象灾害的减少、投入产出比的提高,这都是气象为农服务成效彰显的一个侧面。

在实际效果方面,人工影响天气年均增加降水约500亿立方米,年均防雹保护覆盖面积50余万平方公里,有效减轻了干旱、冰雹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安徽、四川、贵州三省农网自2000年以来分别实现网上交易180多亿元、12亿元和3.84亿元;安徽、贵州、江西、辽宁、重庆五地的农网每年为地方招商引资共计15亿元。

发挥政府对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主导作用,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政府化,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9830万元开展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带动地方配套资金1.1亿元。2012年,财政部将投入资金1.66亿元,充分发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带动作用。

“成就不小,但气象为农服务依然任重道远。机构建设、基层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保障等长效机制建设还都滞后于为农服务工作的推进速度。我们要继续推进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与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的对接融合,拉近现代气象业务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切实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郑国光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