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气象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灾害多发地区的减灾故事
文/柯 梦

永川,位于重庆西部,连接成渝两个大城市,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频发的自然灾害却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2006年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2008年低温冰冻灾害、2010年暴雨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2011年持续的干旱和森林火灾。一个灾害多发地区经济发展如何克服气象条件的不利影响?气象工作的“永川模式”提供了解决之道。

日前,记者来到重庆永川区黄瓜山村实地考察。走进气象服务站,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发着当地的实时气象信息以及农业服务信息,红色的字幕清晰而夺目。不远处是四个一组的农村常见的大喇叭,里面传来声音,“今晚预计东北部地区降雨量超过100毫米,请注意地质灾害,及时预防”。这些信息从哪里得来?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来到气象站的院内,这里基本的气象设备一应俱全,两个终端大屏幕是气象预警接收系统和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气象站的技术服务人员蒋廷犀一边介绍一边在气象预警接收系统和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演示:“今年3月底,正是黄瓜山6万亩黄花梨授粉前期。气象部门发现,后续几天将有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预警中心迅速将这一情况发布到广大果农手中。听到消息的村民及时地采取了措施,赶在雨前给果树授了粉,大大提高了挂果率。”

“过去黄瓜山干旱连天,穷得很,后来根据天气气候条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成为重庆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今年方圆百里万亩水果基地,出产水果5万余吨,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比全区农民人均收入多400余元。这一成绩气象服务站可功劳不小!”重庆市科委科技特派员李家德笑着说。

永川区双石镇政府,是整个预警体系的中间环节。在镇政府,一场气象预警发布模拟演示正在进行。永川区气象局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警铃响起。工作人员立即将信息上报镇政府有关领导,得到指示后马上利用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将信息发送给电子显示屏等接收终端和气象信息员,同时发布了防御措施。不到一分钟,墙上的电子显示屏和在场的气象信息员的手机上便收到了那条暴雨黄色预警信息。

在区气象局的永川自然灾害应急联动预警中心里,预警演练同样也在进行。预警信息首先从重庆市气象局传到区气象局预警中心,中心再协同水务、国土等部门进行电视电话会商,之后上报区委、区政府,由政府授权通过预警中心发布预警信号。下面的过程就是刚才在村里和镇上看过的情景了。到了这里,我们才找到预警短信和大喇叭广播的源头。

这个系统不只是单向传输这样简单。“全区32个暴雨监测站、10个农业及生物灾害监测点、12个地质灾害监测点、23个镇街灾情速报点以及6000余名气象信息员的监测信息都能实时交汇到自然灾害监测平台。这强化了预警信息的传达与反馈,提高了政府应急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永川区气象局局长杨智说。

重庆永川区区长蒋又一这样介绍,“永川模式在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通过开放式发展、融入化实践,在打造联动预警平台基本功能的同时,又以此为载体,将各类服务信息及时传达到老百姓身边,真正实现了气象工作由专业技术型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转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