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调研之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增强制造业“软实力”
梁启东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工业生产要素全面趋紧,企业的原材料成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都在提高,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在国内外市场波动的大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的弱点更加凸显。靠大规模铺摊子低成本扩张的优势已不复存在,靠物质资源消耗、低廉劳动力供给的传统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比如,沈阳市拥有雄厚工业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但工业化与信息化尚处“磨合”而非“融合”的阶段,传统制造业既有“产业空心化”,也有“技术空心化”的问题,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面对严峻形势,不仅需要增强制造业的硬实力,更需要增强制造业的软实力。

作为老工业基地,沈阳的“两化”融合应该走富于特色的道路,形成自己的模式。要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通过规划引导、龙头企业示范、重点项目实施、信息平台建设,切实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对工业体系、流程和模式的再造,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找准融合点,狠抓对全局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路径之一: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与倍数效应,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信息化的“增量”激活传统产业的“存量”。在传统产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使技术要素中的主要方面从能源转换要素转向信息集成要素,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传统产业改造要围绕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新产品、改善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进行;在此基础上,大力普及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路径之二:促进信息技术与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支撑整个信息化进程的信息产业,以及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催生出的数据通信和移动通信产业等。这些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创新能力强、辐射和带动作用显著的特点,是信息化社会产业体系的主体力量。要狠抓中小企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狠抓融合创新关键共性信息技术突破,大力发展“两化”融合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高级化发展。

路径之三: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为制造业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主要是包含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为生产服务的各种服务业。“两化”融合,必须把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用服务引导制造业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借助信息化条件下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促进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信息化与生产、消费服务的融合,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以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电力自动化软件、嵌入式软件和系统集成软件等重大领域为重点,通过加速产业集聚、优化空间布局和加大政策扶持,打造一批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国内知名软件品牌和国际有影响的软件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发展工业服务业,鼓励大型企业促进其工业服务部门分离、优化,升级为全行业服务企业。

路径之四:加强信息化载体建设,搭建支撑经济发展新平台。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为主线,建设若干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与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为区域内各类企业提供共性信息技术资源服务。通过支持信息服务企业联盟平台建设,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通用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探索中小企业共享设计软件服务平台模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