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更多的人带来光明
——实地探访“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
本报记者 暴媛媛
图为刚刚做完手术的当地少数民族老人在与护士交流感受。 资料图片

“健康快车”是中国第一列专门从事慈善医疗活动的流动眼科医院火车。2004年,中国石化正式冠名赞助“健康快车”慈善事业。今年已经是其捐助健康快车的第八年,捐资累计达9140万元,治愈白内障患者2.1万余人。

社会责任是每个企业都应承担的一份义务。捐助健康快车项目到底产生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云南大理是2011年“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的最后一站。我们的记者随车出发一探究竟。

健康快车上的一天

11月的大理,清晨寒意阵阵。但停靠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健康快车“中国石化光明号”上,却显得格外热闹。列车第四节车厢的病房里,护士周霞的工作忙碌而有序:为准备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做检查;对前一天刚刚做完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有位从大理弥渡县远道而来的阿姨李发英马上就要上手术台,周霞对她多叮嘱了几句:“手术时间会很快,不要紧张。”周霞说,因为健康快车上接受手术的患者大多都是老人,为了顺利与他们沟通,她已经练就了一副大嗓门,每天清晨,“大嗓门”的周霞都要重复上面的工作很多次。

来自大理州人民医院的护士周霞已经在健康快车上工作了半个多月,像她这样从健康快车基地医院抽调来的医护人员一共有8人。周霞告诉记者,在健康快车上的工作至少还要持续两个多月,相比平时在医院里的工作状况,“车上”的医护工作更要细致、耐心,“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是经常的事,夜班有时要连续工作30个小时”。

这么大的工作强度,记者却很难在这位白族护士的脸上找到倦意,她利落地给记者介绍着病房里的患者以及他们各自接受治疗的情况,几位马上要接受手术的老阿妈围着她问这问那,她用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解答。周霞说,能上健康快车,是光荣,虽然真正上了车才知道工作辛苦,但还是觉得高兴。“我知道,好多来做手术的人,一年的收入都不够做手术,他们从好远的地方来,我最喜欢他们手术以后和我高兴地说话。”

在列车的第二节车厢,手术已经开始了。通过专门的视频设备,手术过程一目了然。车长葛炜和车上医生紧张地盯着屏幕,仔细观察着手术的进展情况。

这就是健康快车中国石化光明号的“典型一天”。车长、医生、护士、后勤保障人员……所有人的工作都从早上7点开始,紧张繁忙,有条不紊。

列车外,在健康快车彩虹色的车体上,“健康快车—中国石化光明号”这几个字分外醒目,车上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来接受治疗的患者未必完全了解这趟列车的来龙去脉,也未必知道中国石化究竟是做什么的,但经过前前后后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交流,很多患者已经知道这是一家大企业在为他们免费看病,而看好了白内障,眼睛可以看清楚东西,还可以继续下地干活,可以不再摸索着走路。“好事,高兴!”病房里一位会说几句简单普通话的大爷一直重复着这几个字,笑容在他的脸上绽放开来。

更多奉献而不是回报

11月21日下午,大理弥渡县红岩镇竹园村老人郭秉仁的家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健康快车“中国石化光明号”车长葛炜刚一进门,老人就认出了他。5年前,郭秉仁老人的右眼渐渐不能看见东西,左眼视力也比较差,老人的两个女儿多年前出嫁,儿子在下关靠拉人力三轮车谋生,收入微薄。因为白内障致盲,老人的生活极其不便,到后来,只能凭感觉做事,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老人也渐渐减少了外出,终日守在屋里。“当时我来看郭大爷,因为看不见东西,刚刚晚上七点,他就已经睡下了。”葛炜告诉记者,农村很多罹患白内障的老人都有着跟郭大爷相似的经历,而这次的回访中,老人通过邻居的翻译,告诉葛炜和其他人:“眼睛现在挺好,不用担心。”

回访是健康快车“中国石化光明号”的一个重要工作。从几轮筛选病人、顺利实施手术,到术后观察,再到回访,一套完整的程序让健康快车的病人更加了解健康快车,也让健康快车的工作人员更加走近他们的服务对象。在健康快车“中国石化光明号”驶过的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居多,而罹患白内障则会让患者贫穷加重。治疗的缺乏与经济状况不好互为因果,帮助白内障患者脱盲、脱贫的任务异常紧迫。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走近”中,让人们对开启健康快车的必要性、企业全力投入的必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多次跟随健康快车参加回访工作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家仁告诉记者,回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贫困的白内障患者确实需要救助;手术到底给他们带去怎样的好处,也确实需要去了解。“作为负责任的大企业,中国石化健康快车所做的是一个光明的、为人带去幸福的事业。我们所做的只是添砖加瓦,希望更多的人、单位、团体以及全社会都参与进来。”

据了解,今年已经是中国石化捐助健康快车的第八年,到目前为止,捐资累计达9140万元,治愈白内障患者2.1万余人。八年中,中国石化全资建造了一列“中国石化光明号”火车医院;在新疆冠名建立了一所显微眼科手术培训中心;在桂林、喀什和绵竹冠名建立了3所健康快车中国石化白内障治疗中心;这次又在大理建立了1所白内障治疗中心。几年来,健康快车“中国石化光明号”先后在新疆、甘肃、云南、内蒙古、青海、西藏等11个省区市为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使生活困难的白内障患者重新见到了光明。

正如张家仁所说,“添砖加瓦”是中国石化希望在健康快车中发挥的作用。“毕竟,一家企业的能力有限,我们希望通过健康快车送去的不仅仅是治疗和援助,还有全社会一起参与慈善、共建和谐的理念和行动。”然而,也正是这样的“添砖加瓦”,以及患者的口碑和托付,让中国石化在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脱盲脱贫的过程中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看到患者在光明号里重获光明,那种快乐真是发自心底的。我们希望以后能更多地奉献而不是回报”。几年来,中国石化捐助“健康快车”的慈善义举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公司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颁发的“光明功勋特别奖”,在中国石化人看来,实实在在的付出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患者的夸奖是最高的奖赏和最有力的鼓舞。

履行责任没有终点站

“本次列车的始发站是中国石化,终点站是云南大理,列车长来自卫生部和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车组人员是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白衣天使,乘客是即将接受白内障手术的1000多名大理患者。”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黄文生说,这是中国石化通过健康快车搭建的平台第三次将光明带给云南的贫困白内障患者。

健康快车与云南有着不解之缘。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徐和平告诉记者,由于高原紫外线辐射强,云南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两万人,成为全国白内障高发地区之一。2004年至2011年的八年间,健康快车先后七次到云南的大理、楚雄、曲靖、玉溪等地为546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复明手术,并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建立培训中心,并配置了200多万元眼科设备。“中国石化为今年健康快车三站共捐资810万元,中国石化光明号上来自北京301医院、306医院的眼科专家将在大理当地医护人员的配合下,为至少1000名当地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为他们送去光明,也将给他们摆脱困境送去希望。”

此次健康快车再次驶入云南,“中国石化光明号”的工作人员还将为大理州培训眼科医生,为当地医院配备白内障治疗设备,建立白内障治疗中心,留下一列不走的健康快车和一支合格的医疗队伍。

“我们的9000多万元捐款,去向和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地用于最基层贫困百姓。所以,我们计划明年加大力度,继续捐赠‘中国石化光明号’火车医院900万元,停靠3个站点,每站救助1000名患者,同时在每个站点建设1个白内障治疗中心。”黄文生向记者表示,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在扶贫救难中发出企业应有的声音,是中国石化参与健康快车行动最明确的目标。而始终坚持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在不断加快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在健康快车驶进的每一站有着具体生动的体现。在中国石化看来,答好社会责任这道大题目,需要积累,需要坚持,需要投入,但毫无疑问,履行责任没有终点站!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