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给农民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
本报记者 瞿长福

左图 市民在宁夏银川北环蔬菜批发市场选购辣椒。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近年来,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市场总是在“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圈子里徘徊,价格涨跌如过山车。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信息缺乏、信息滞后、信息不全。

农产品信息网络已具雏形

“现在市场信息渠道很多,所以我们的大葱这些年从来不愁销。”山东章丘绣惠镇大葱产销专业合作社主任陈海军自信地告诉记者。

与陈海军的自信相映衬,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从过去的看着土坷垃种地,走向看着市场种地。一些菜农说,10多年前地里种什么要么听地方政府部门的号令,要么看左邻右舍的动作。现在,种什么菜主要跟着市场信息走。

这些信息渠道有哪些?在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农业相对发达地区,许多农民按照订单种菜,种什么、种多少,照单行事。发布订单的单位有加工企业、销售企业、连锁超市以及大型批发市场等,它们与“菜园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链条。农户说,我们只管按要求种,结账看单子,不担心怎么卖出去。

除了这种稳定的订单信息,离农民最近的信息渠道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在农民身边,因为形成了相对规模,具有一定的市场话语权,可以较好地保证农民利益,因此对农民具有号召力。农产品经纪人同样与农民很贴近,他们常年活跃在销售市场与田间地头,许多经纪人在销售方式和销售价格上还能设身处地替农民着想,容易获得农民信任。在一些地方,经纪人已经成为农民不可缺少的帮手。

在更宽泛、更宏观的信息平台上,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商务部以及新华社农产品信息平台组成的国家级农产品信息发布网络。这些渠道主要发布从各个监测点采集到的主要农产品产地价格、销售价格等,通过各种媒体以周、旬、月的形式公开发布。在此基础上,各省区市,包括部分县乡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平台。

此外,各地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一些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平台。专家分析,这种由上到下、由点到面的不同信息渠道,形成了一个庞大繁杂的信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菜园子”里种什么,对农产品生产销售产生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农民盲目跟风或者无所适从的现象开始得到改变。

缺乏权威性指导性强的信息

不过,随着信息渠道越来越庞杂,农民却常常感觉信息“失灵”。

“今年的大蒜生意亏死了,我手里还存着200吨大蒜呢。”山东金乡的大蒜经销商李兆芳对记者感慨。由于去年大蒜价格暴涨,农民在缺乏生产信息的情况下相继扩大种植面积,导致今年大蒜价格与去年相比出现大的反差。

专家认为,信息“失灵”的原因在于目前的信息渠道虽然层次多,但权威性、覆盖面、指导性却不够。从信息种类来看,目前各种信息主要集中在价格信息上,缺少生产信息,基本上是从各个监测点采集到当地产品的销售价格,在价格信息上也是简单的算术平均,“至于同一产品在产地价格是多少,在同一价格下销量有多大等信息都没有,连经销商也很难对此作出分析,别说农民了。”李兆芳说。

由于缺乏生产信息监测,比如对某一种产品在全国或主产区域的种植面积、某一产品在主产地的产量变化等进行分析预测,导致农民在生产安排时缺乏依据,种了什么、种了多少、还差什么、不能种什么,没有权威信息,只能“上年卖得好,今年跟着种”,或者只知道自己种了多少,不知道别人种了多少,造成跟风“烂市”。在销售环节,缺乏信息整合,产销信息不能全方位对接,造成产销脱节,常常一种产品在产地滞销,而在局部或区域市场销售不够。

同时,作为农民产销渠道的“订单信息”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大面积推广。有的因为订单企业能力不够,有的因为订单双方不能诚信守约,价格好时不卖,价格跌时不买,结果好事情开展不下去。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同样受制于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等原因,无法应对价格暴涨暴跌的现象。

整合信息需要发挥政府作用

“解决种什么、种多少,是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的重点,需要市场引导和政府调控结合起来,但为市场提供‘种什么’的权威信息,更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认为。

从目前农产品信息市场来看,需要尽快建立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体系,形成生产、销售全覆盖的信息指导网络。农产品种植尤其是蔬菜种植十分复杂,地域差别、品种差别,种什么、种多少很难准确统计。“比如,要依托市场测算出全国各地主要农产品品种和数量,什么样的蔬菜在哪里生产、生产了多少、卖到哪里、价格多少,都有准确的记录,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分析预测预警。显然,这种全覆盖的信息网络建设单靠市场很难完成。”张玉玺说。

专家建议,在信息整合中首先要从源头上遏制虚报,确保从田间地头提供的数据真实准确;在中间环节,对各地主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各种交易数据要及时追踪统计分析;在发布环节,对所有数据经过权威综合分析后,及时将第一手信息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公布。同时在产销衔接上要建立好“大生产与大流通对接”的信息体系,推动农超对接、农企对接。

可喜的是,目前全国性的农产品生产信息体系建设已经起步。农业部种植业司经济作物处副处长李建伟透露,今年农业部在全国选择了200个县、20个品种从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地价格及下月预计产量、价格走势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经专家会诊分析后形成月报、季报、年报向社会公开发布。他说,“从明年起,我们将选择全国580个重点蔬菜县,每县选10个合作社,力求更加精准地监测、预警蔬菜种植信息。”

当然,权威的整合信息只是农产品产供销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信息好,还要跟得上、用得上,才能确保农产品稳产稳销。尤其是随着人口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提高,蔬菜需求呈刚性增长,种多种少已成为保供应、保民生的大事,更需要我们在建设好完善的信息渠道的同时,从提高农民专业化组织程度、市场建设、基地建设、流通渠道整合等多方面入手,为农产品产供销信息找到解决之道。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