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1年8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增强理论的现实感召力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杨永利

近年来,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坚持用百姓视角、百姓语言回答百姓关心的问题,在推进理论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探索,推出一批理论大众化的优秀读物。尤其是今年推出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一书,充分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展示了科学理论的魅力,也为加强理论创新、转变工作作风、推进理论宣传普及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这些年来,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充分发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思想、推动实践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我们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不断增强理论的现实感召力,让理论成为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思想武器。

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断增强理论的现实感召力,一定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新思想新知识。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断增强理论的现实感召力,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和作风。从实践破题、用实践立论、拿实践论证,是开展理论大众化的一条重要经验。当前,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正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在,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经历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理论工作者要直面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帮助人们解疑释惑,深入推进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更好地回答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理论素质。

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断增强理论的现实感召力,还一定要改进文风、讲“百姓话”,让理论真正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深入到实践中。只有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文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文风反映作风、体现党风。如果不良文风盛行,就会使群众对理论宣传敬而远之。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需要进一步在改进文风上下功夫,让人感到理论可亲可近、可学可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