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1年8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清新文风展示理论魅力
中央党校科研部中心研究室主任 洪向华

对于一些重大的理论观点,如何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使群众易于理解和掌握,是理论宣传的一门艺术。在这方面,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这本书以准确的选题、鲜明的观点、透彻的说理、清新的文风,展示了科学理论的魅力,为理论宣传普及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是用好理论的前提。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就必须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推动理论走向大众,帮助人们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这本书以亲近群众的方式、以群众熟悉的语言宣传理论,真正让群众听得明白、让人心悦诚服。而由此联想到在有些地方和部门,理论宣传还是存在形式僵化呆板、空话套话太多、语言枯燥乏味等问题。可以说,好的文风能够极大地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而坏的文风则在理论与群众之间制造了重重隔阂。因此,在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时,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改进文风,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来宣传普及人民群众用得上的科学理论,做到深入浅出、言之有物,避免艰深晦涩或空话连篇,使理论从晦涩难懂变得通俗易懂,从让人退避三舍变得喜闻乐见。

改进文风,要善于学习。一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二是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才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讲话、写文章。三是坚持向群众学习,准确把握群众的理论需求、接受心理和思维习惯,了解群众生活、熟悉群众话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努力使语言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要善于用客观事实说话,用典型案例说话,用群众的切身感受说话,避免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从口号到口号,做到使科学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让人们感到可亲可近、可学可用。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理论的魅力,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大众、融入心灵。

改进文风,还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深刻理论通过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非易事,这就需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要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使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问题。群众的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只有这样,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才能达到目的、完成任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