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记者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6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廊坊:
优化结构 节约资源 科学发展
本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孙亚安 杨启荣
在河北廊坊新奥集团煤基能源生产零排放技术系统实验中心微藻养殖暖房内,微藻培育专家正在检测微藻养殖光照强度。新奥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的二氧化碳助微藻制备生物柴油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金志超摄

河北省廊坊市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完成财政收入195.4406亿元,同比增长36.3%,其财政收入增幅高出GDP增幅23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仅为0.868吨标准煤,相当于全省平均能耗水平的50.26%,为全省最低。今年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57.3%,这一高一低之间不难看出廊坊市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说:“廊坊市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区域实际出发,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以较小生产要素投入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收益。”

三高一低 把住项目准入关

近年来,廊坊市委、市政府基于对自身区位优势和现实基础的深入思考,着眼于抢抓京津冀都市圈加快崛起机遇,提升区域产业分工地位,确立了“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发展定位。

地处京津冀城市群地理中心的河北省廊坊市,建市较晚,基础薄弱,地上无山水、地下无矿产,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说:“把廊坊的区位、环境和后发优势转变为现实的发展优势,是廊坊乘势而上、加快崛起的关键。”

廊坊要摆脱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以最小的资源使用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把产业选择放在首要位置。近年来,廊坊市委、市政府基于对自身区位优势和现实基础的深入思考,着眼于抢抓京津冀都市圈加快崛起机遇,提升区域产业分工地位,确立了“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发展定位。把培育和发展总部、网络、创新经济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坚持以规划为基础,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以电子信息和休闲商务两大标志性产业为“塔尖”,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业为“塔身”,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塔基”的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廊坊市抢抓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乘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南资北移”的东风,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和低排放的“三高一低”型项目。

近年来,廊坊市连续实施了“大项目攻坚年”、“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质量提高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廊坊周”、中国廊坊国际经洽会、第十四届中国(廊坊)农交会等大型招商活动,组建专业的项目谋划和招商团队,面向世界500强、中央大企业、北京大集团,大力开展专项招商、以商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在项目推进上,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拿出主要精力抓项目,加强项目工作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营造齐心协力抓项目的氛围,实现了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历史性跨越。

“十一五”以来,全市实施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468项,完成投资279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类项目占三分之二以上。一大批龙头项目落户廊坊,得益于他们坚决摈弃传统的发展方式,按照产业定位,实施限期搬迁的“腾笼换鸟”工程,为高端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位于三河市东部矿区的165家矿山开采企业、6家水泥立窑生产企业先后被关停,廊坊每年取缔300至500家污染严重的小企业。

“十一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3.4%,高于同期GDP增速20个百分点以上,增速居全省前列。以移动通信和平板显示两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迅速成长,年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休闲商务为核心的健康服务、现代物流、会展旅游等高水准现代服务业集群不断壮大,增加值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以上。

一加一减 向资源节约要效益

廊坊市把资源有效、高效利用作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紧迫最现实的关键问题,全方位建立资源有效利用的论证、评审、促进等方面的机制,把各种资源使用全面纳入科学管理范畴,向资源节约要经济效益。

促进资源节约,廊坊严把项目准入关。起步较晚经济总量较小的廊坊,最大发展潜力在项目。但廊坊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不管项目规模有多大,也绝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因此,市里专门成立了项目引进专家论证组织,出台了能耗、水耗、环境容量入门标准,凡要求在廊坊区域内投资的项目,必须进行前期论证,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廊坊将资源消耗大,环境容量低的项目一概拒之门外。“十一五”期间,廊坊市先后否决了50多个高耗能、高污染,不符合国家环保准入条件和廊坊产业定位的大项目,这些项目投资近100亿元,防止了新的重大污染源产生。由于区域环境得到保护的绝对优势受到了国内外优势企业的青睐,廊坊吸引了293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其中包括华为、富士康、中兴、京东方等特大型高新技术企业。

廊坊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面积最小,土地被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廊坊市通过落地项目的资源耗用和投资强度的论证制度有效解决了土地瓶颈制约。市政府制定了《廊坊市项目用地控制指标标准》,通过一“加”一“减”,即通过项目用地专家论证机制,或“做加法”提高项目容积率,或“做减法”压减用地指标,保障土地高效利用。全长93.3公里、总投资71.7亿元的廊沧高速公路(廊坊段),是廊坊市近年来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最初申请用地13634.6亩。在专家论证咨询会上,土地、交通等行业专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证。双方共同修改了设计方案,通过降低路基高度、优化横断面护坡、减少临时用地、缩短连接线等措施,共节约项目用地2868.5亩,比最初的设计节约用地21%。除了在土地占用上做“减法”,他们还在项目单位面积承载系数上做“加法”,市里要求新建项目必须保持投资强度,比如把单层厂房改成多层厂房,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土地利用效率。这种一加一减的效益叠加,等于增加土地效益近40%。5年来,全市共对3万多亩项目建设用地进行了论证,三分之一的项目压减用地指标,累计节约土地5570亩;三分之二的项目提高了容积率,土地利用效率平均提高了20%。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制定全市用水控制总量指标体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项目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县(市、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县(市、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组织开展水平衡测试,严格执行《河北省用水定额》地方性标准,对取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水户实行重点监控;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节水三同时”制度;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建设节水示范工程,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建立最严格的污水排放许可管理制度、强化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管理。

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纳税大户要奖!创新型、节能型企业更要奖!”3月4日,霸州市对过去一年中对全市经济社会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除纳税大户外,一批创新型、节能型企业备受关注。“绝不以牺牲环境和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对年度内新上治污工程,完成年度污染物总量减排限期治理任务,并通过治污工程验收的民营企业和年度内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霸州市授予“节能减排示范企业”称号,并给予5万元至10万元的奖励。

节能环保 区域发展的着力点

为了抓好落实,廊坊市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绿色、宁静”五大环保工程,目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平方米,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高达344天,80多个城市公园星罗棋布,成为城市“天然氧吧”。

“再好的规划和措施,如果不能付诸实践,那就等于白纸一张,因此,落实才是实现目标的根本。”廊坊市市长王爱民说。

区位、环境和后发优势是廊坊的最大优势,也是该市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为了抓好落实,廊坊市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绿色、宁静”五大环保工程,目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平方米,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高达344天,80多个城市公园星罗棋布,成为城市“天然氧吧”。廊坊在国内首家全市域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先后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节水城市,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2010中国最佳信用环境城市。

廊坊市把城市建设与推进节能环保工作相结合,城区80%以上路灯安装了节电柜。市区路灯照明95%以上光源为高压钠灯,部分小街巷、景观亮化光源为节能灯,少量为金卤灯及钠灯,并推广和使用LED路灯等新一代节能产品。目前,市区98%以上路灯均采用中央集中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采用线路节能,节电率达到15%—25%。抓住西气东输的机遇,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对市内所有公交车、出租车和锅炉气化实施3个百分百改造,而且超过28万户逾100万居民用上了洁净高效的天然气。

廊坊市把节能减排作为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1225”工程,即实施100项重点减排工程,确定200家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在20个重点乡镇和省级工业园区由市里对其减排工作直接考核;依法分期分批关闭500家重污染企业。对完不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实行一年完不成黄牌警告、两年完不成红牌警告、连续三年完不成政府领导自动引咎辞职。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进展缓慢或运行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的6个县实施了为期半年的区域限批,先后14次对减排工程滞后或减排工程存在问题的县(市、区)实行了建设项目限批预警。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硬件建设。廊坊投入近80亿元建设完善了市县两级污水、垃圾处理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率先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地级市。全市域污水处理厂从仅有1座增加至18座,总处理能力达到38万吨,比2005年增加375%,并全部配套建设了污泥处置设施,污泥全部得到有效处置;全市各县城都建设了垃圾处理场,并建成6个垃圾渗滤液集中处置设施,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均得到有效处置。所有集中供暖燃煤锅炉都安装了高效脱硫除尘设施。2010年底,京冀两地联手投资实施的区域集中供热工程,热源输往北京通州和廊坊燕郊地区,替代了两地170台燃煤锅炉,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300吨,减少烟尘排放5732吨。

开展技术改造、实施在线监控。他们专门成立了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先后对100多家工业耗能耗水大户进行技术改造。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钢铁中试基地落户前进钢铁集团不到两年,SVM挠扬冶金、煤粉添加剂、尾渣生产双掺超细粉等多项先进技术相继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前进钢铁集团工程负责人张荣明告诉记者,中科院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前钢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年增效益1亿多元,吨钢耗水降至两吨以下。据统计,近5年廊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92%,财政收入增长164%,而万元产值能耗指标却下降近20%,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44立方米下降到22立方米,减少了一半。

积极探索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廊坊走出了一条“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经营、专业化招商、标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的园区发展路子。到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园区发展到20个,数量和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实现每个县(市、区)都有省级园区。廊坊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燕郊开发区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科廊坊科技谷被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廊坊各类园区以1%的土地,承载了全市85%以上的重点项目和90%以上的外资项目。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