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1年5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看“菜篮子”工程
“菜篮子”工程建设迈入新阶段
本报记者 李 力 刘 佳

阅读提示

我国自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以来,“菜篮子”产品产量大幅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菜篮子”建设发展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了新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菜篮子”工程建设,推进“菜篮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上海、青岛、武汉三市的做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上海市:

多项措施保障蔬菜生产

对于上海这个拥有2300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来说,蔬菜的稳定供应尤为重要,特别是市郊绿叶菜的生产和供应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上海市为保证蔬菜生产供应平稳,探索和实行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在强化责任、促进生产、衔接产销、保障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0年上海地产蔬菜播种面积184万亩次,其中常年蔬菜种植面积49.3万亩,全年上市总量329万吨,产值57.4亿元,平均亩产量4.86吨,亩产值8451元。地产蔬菜约占上海全年市场供应量的55%,其中绿叶菜占市场供应量的90%。

围绕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进一步稳定菜园子,上海市政府与9个郊区县以及光明食品和上实两个企业集团签订了《确保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责任书》,将蔬菜种植面积、绿叶菜种植面积及上市量、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重要指标进行量化分解落实到各区县,明确要保证全市种植蔬菜面积50万亩,其中绿叶菜种植面积17.5万亩,绿叶菜日均上市数量不低于3000吨。

同时,上海市政府与中心城区签订了《保障绿叶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工作责任书》,确保各区范围内蔬菜市场供应、质量安全及价格基本稳定,明确各区范围内每个标准化菜市场按照不低于蔬菜经营摊位数10%的比例,设置蔬菜特别是绿叶菜产销直供专柜。

为有效应对绿叶菜生产中遇到的“夏淡”、“冬淡”及自然灾害等情况,积极对市场供应和价格异常波动做好准备工作,增强本市蔬菜市场供给应急保障能力,上海市制定了应急保障供应机制,发布《上海市蔬菜应急保障供应预案》,成立市蔬菜应急保障供应协调指挥小组。同时,上海市建立蔬菜产销和价格监测网络,提高价格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范围,并进一步完善市郊菜区田头交易点的价格监测网络,以引导菜农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合理安排茬口,均衡市场供应,稳定蔬菜价格。

在加强“菜篮子”建设过程中,上海市着力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推进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蔬菜种植散户均建立田间档案,目前171家规模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实现了田间档案的信息上网。今年上海市将在10家蔬菜批发市场、15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蔬菜流通安全追溯体系,在2家水产品批发市场和30家菜市场建设水产品流通安全追溯体系。

蔬菜生产和供应既关系到市场供应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又关系到菜农的增效增收。为防止菜贱伤农、提高农民的种菜积极性,上海市推出了“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据统计,2011年“冬淡”市郊青菜生产成本价格保险面积57686亩,出险面积53199亩,共发生赔款424万元。在“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工作的基础上,目前上海市正在完善夏淡期间12.5万亩绿叶菜生产成本价格保险,引导农民分三个主要时段播种好青菜、鸡毛菜、米苋、生菜、杭白菜等5个绿叶菜品种,努力实现“夏淡”期间绿叶菜的均衡播种、均衡生产、均衡供应。

武汉市:

“菜篮子”工程建设促城乡双赢

武汉市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繁荣市场,保障供给,确保安全”的工作方针,狠抓“菜篮子”基地建设,强化“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菜篮子”产品市场调控,基本实现了“菜篮子”产品由总量不足向主要品种自给有余,由季节性应市到周年均衡生产,由追求数量增长向注重优质安全的历史性跨越。

近年来,武汉市始终把“菜篮子”工程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一手抓供应,一手抓安全;一手抓政府调控,一手抓市场调节,有力地推进了“菜篮子”工程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到2010年底,全市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251万亩,淡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153万亩,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达到242个。

在“菜篮子”工程建设中,武汉市对发展蔬菜板块基地、快生菜基地、畜禽养殖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片带和设施生产、规模经营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通过各种渠道,武汉市每年投入蔬菜基地建设的补贴资金达1.7亿元。武汉市还设立蔬菜风险基金支持净菜上市、蔬菜冬储春供、产地市场建设等,5年共安排蔬菜风险基金7000多万元。

按照“种植业建板块、畜牧业建小区、水产业建片带”的要求,武汉市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大力推进高产稳产“菜篮子”基地建设,建成蔬菜正规化基地50万亩,其中喷滴灌面积5万亩。通过加强温控和工厂化设施建设,蔬菜生产实现了春提早、夏抓快、秋延后、冬覆盖,保障农产品均衡应市。目前,该市蔬菜复种指数明显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武汉市加强主导产品全程机械化推广和技术攻关,全市蔬菜基地机械化耕整、播种、收获综合水平达到70%,集约化畜禽养殖小区机械化水平达到90%。

在抓生产的同时,武汉市不断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着力培育壮大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产地市场和终端市场建设,促进产销衔接。目前,武汉市各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已达45个,经营面积10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近50亿元。武汉市还积极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超市与生产基地进行产销对接,现已建立净菜专店70余个,超市净菜上市率达到40%。

从去年11月起,武汉市对“菜篮子”产品的批发价格监测由以往的每周一报提高到一日一报,还相继建立了“一票否决”、监测通报、质量安全公示、包装标识、媒体曝光等系列监管制度,并在全省率先推出蔬菜、生猪、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通过抓生产、活流通和加强宏观调控等多管齐下,武汉市有效保持了“菜篮子”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与此同时,“菜篮子”工程建设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民经营“菜篮子”产品获得的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80%以上,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3年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幅。

青岛市:

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青岛市积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发展现代化菜园子生产,积极构筑高效、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提高城市“菜篮子”商品自给率和常年均衡保障水平,“菜篮子”市场始终保持稳定、丰足的运行态势,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青岛市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区(市)政府等37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年度“菜篮子”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各区(市)均建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工作目标。市政府每年安排2000多万元“菜篮子”专项资金,用于市场升级改造、储备调控、产销发展。

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过程中,青岛市制定实施了蔬菜产业振兴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发展设施栽培、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设专业生产基地、培育名牌产品,这些措施使全市蔬菜产业有了长足发展。

青岛市鼓励发展设施栽培,推广农业科技,推行标准化生产,极大改善了基础生产条件。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1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63万亩,比2005年增加40%。去年,全市蔬菜年产量达到了581万吨,蔬菜产业优势日益突出,区域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青岛市强化示范园区建设,每年投入1000万元,扶持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累计扶持87个(次)市级农业重点园区,带动发展了30个“一镇一业”示范镇和3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了40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了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品牌。

此外,通过健全市场体系、加强运行监测、促进产销流通、强化应急保障等措施,青岛市逐步构筑了完善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市区蔬菜、猪肉日均上市量始终保持在2000吨和100吨左右的丰足水平。

以蔬菜、猪肉两大在线监控系统为基础,青岛市建立了对全市43个批零市场、养殖基地数据采集点的日监测和应急报告制度,每天监控市场“菜篮子”商品供销数量、价格变化,强化预测预警。全市214家监测单位年度抽检蔬菜样品80万批次以上,不合格产品100%予以协议销毁。去年,青岛市成为全国首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将利用3年时间在全部城区批零市场建成运行,实现对市场销售的肉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青岛市还制定实施了农产品批零市场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城乡“菜篮子”市场布局,提高仓储、整理加工、冷链物流、批发辐射功能。全市累计建设占地30亩以上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37家,年交易额470亿元,以批发为基础、市场为载体、物流配送为纽带、城乡互动为特点的“菜篮子”流通体系快速发展,流通效率显著提高。

上图:江西省上犹县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既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新华社记者 周 科摄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