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谢洪燕 颜 明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解决国内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根本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业与制造业大国。但也要看到,我们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方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既是着眼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也是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从而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持续性得到增强。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从国内看,一方面,这些年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我国具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经济基础和实力。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顺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受到抑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可能对我国保持乃至拓展外需形成较大制约。近年来,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把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比如,美国推出绿色经济复苏计划、欧盟实行绿色技术研发计划等,都是为了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抢占新的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结构既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又面临一次新的战略性调整机遇。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着力在调整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就需求结构而言,一方面,要努力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要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要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要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要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延长国内增值链条。要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优化贸易收支结构。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服务出口,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就供给结构而言,一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要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三是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就要素投入结构而言,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此同时,还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