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生活广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着蔬果去旅行——黄 瓜
好吃的黄瓜是怎样种植出来的
本报记者 乔申颖 单保江

编者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水果蔬菜的品质越来越关心。有机蔬果怎么分辨?生产种植的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运输销售的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产地到卖场成本和价格的变化情况怎样?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特别推出了系列报道“跟着蔬果去旅行”。每篇报道选择一种水果蔬菜,从主产地或主销地为您展示从种到销不同环节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新情况,有哪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信息。今天推出第一篇,带您到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山东寿光,看看安全、好吃的黄瓜是怎么种出来的。

专业化程序化种植保品质

到了寿光,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蔬菜水果大都由专业村种植。不同的村,有专种丝瓜的,也有专种黄瓜、西红柿等的。由于黄瓜品种多,还分水果黄瓜和大黄瓜,我们想看顶花带刺的大黄瓜,就得到洛城街道康家尧水村。

掀开厚厚的棉布帘,穿过深长的通道,进入一个明亮宽敞的空间,及肩高的黄瓜藤整整齐齐,嫩黄的花朵点缀在满目翠绿中格外惹眼。外面还有些春寒料峭,大棚里的温度却和夏天没两样。主人王建宏穿件单衣,正汗流浃背地蘸花,也就是人工授粉。也有瓜藤已经坐了果,小黄瓜垂吊在宽大的叶子下面,已经有了细长直顺的大模样。王建宏在尧水村算种黄瓜种得早的,现在有两个大棚。我们看到的这个大棚是今年投资四五万元重建过的,加高加宽之后,空气、阳光条件更好,产量可以明显增加。“回报肯定可以,估计能增产四分之一。”他笑着说。

村里的文书王象伟告诉我们,他们村有290多个棚,除了10余个棚还种丝瓜,其余的都种黄瓜。正聊着,又来了几位村民,不停地说起种黄瓜的感受。从村民的话里,我们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种黄瓜不选种要选苗,农资店普遍提供免费农技服务,收菜收到大棚外……

听村民说,寿光有大大小小很多种苗厂,负责选种后育成小苗。种植季节村民主要的任务就是比较各家的种苗,选择自己需要的品种。“选苗一方面看他们的宣传,一方面要靠自己增长知识去选。”王象伟说,“现在种苗特别多,年年推陈出新,选到好品种增产就能有保障。”

农资店提供农技服务是寿光的一个独创。有的农资店不仅帮助农户诊治病虫害、搭配药方,而且还提供种植前的土壤成分检测服务,从调整土壤适应性开始帮助农户确保增产增收。除此之外,村里的农技站和各式各样的免费培训班等都能为农户提供农技服务,大部分问题不用出村就能解决。

销售便利是这几年的一个新变化。以前都是一大早拉车送到寿光大市场去卖,现在都到村上来收,合作久了互相信任,看看筐头估个价,直接开车来拉上就走了。种的和收的互相影响,一个村上种某种蔬菜的多,来收的就多,慢慢大家也就都种这一种,就形成了各种专业村。

说到哪家是村里的种黄瓜大户,村民说,没有哪家算大户,顶多就是种得早一些、经验多一点。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接收得很快,“在咱这地方种菜,省心!”

采访感想 由于各种保障和服务措施高度系统化、程序化,寿光黄瓜种植户的田间劳作显得特别轻松。对消费者来说,程序化生产的最大好处则是品质有了稳定保障。蔬菜的安全与否、口感好坏,都与会不会科学种植、施肥关系密切。

有机从土壤开始

为了解有机黄瓜怎么种植,我们来到了农圣庄园。这是寿光数得着的有机蔬菜水果生产基地之一,有机黄瓜是他们的主要产品之一。不巧的是,我们到达的时候庄园里的黄瓜刚刚销售一空。负责人娄秀丽和刘道三带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草莓大棚,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一下有机的含义。

温暖的空间里,首先吸引我们目光的是几只飞来飞去的蜜蜂。刘道三指着大棚深处的一个蜂箱说,“这箱蜜蜂是花600元买来的,专门给草莓授粉,不过大棚里花朵少,蜜蜂吃不饱,平时还要喂一些白糖。”他告诉我们,有机蔬菜的种植要从养地开始,先要把原来受到化学物质污染的土壤调养好,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经得起检验。防病治病、阳光水分等各个方面一点都不马虎,才能保证应有的品质和产量。

听刘道三说,庄园这几年发展不错,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户。这次黄瓜就是供应给了香港的长期客户,每年发货1.5吨左右,10元一斤,到了香港可以卖到人民币40元一斤。尧水村村民曾告诉我们,他们种的黄瓜收购价大致在每斤2.5元左右,卖相好坏和市场浮动也就在三五毛钱上下。相比较而言,农圣庄园的有机黄瓜也算是体现了优质优价。但是,由于有机蔬菜市场总量偏小、成本较高,算到最后还是赚不了多少钱。刘道三说,“我们现在勉强够本,主要是因为有60多家超市配菜,节省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如果光靠大市场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我去外面考察过,超市里卖的菜没有我们的有机蔬菜这么漂亮的。”刘道三摘下一颗草莓说,“你看长得多水灵,颜色好、形状也匀称。”在他看来,前些年为了提高产量,过度注重高产品种的开发和药物的使用,使很多水果蔬菜口感大不如前。有机蔬菜是还原大自然产物的本来面貌,就应该又好吃又好看。“现在我们刚起步,以后地养得更好了,蔬菜品质肯定更高。”刘道三说。

除了土壤,另一个对有机蔬菜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病虫害防治。由于不能使用化学农药,必须找到有效的替代方法保障蔬菜不因病虫害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在这方面,蔬菜医院的创办人张砚祥是有名的土专家。

顾名思义,这家医院专门给蔬菜看病。农户可以带着病株上门就医,也可以通过视频诊断远距离求药。我们采访的时候,刚好有人在线求医,经验丰富的张砚祥仔细看过屏幕上显示出的病叶,立刻就下了诊断。

张砚祥的经历很有些传奇色彩。他早年也种过大棚菜,可惜一场病虫害使他脱贫致富的希望化为乌有。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多方求学,研究蔬菜病虫害防治。别看只有初中学历,张砚祥特别有发明创造的天分和激情。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就有两项研制成功的药物获得国家专利。他认为,“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是死的教条,只要能跟得上变化,你就永远是师傅。”他要求自己一年一个新发展,同时也把自己的发现无偿教给前来求教的人。比如说,他最近的一个发现就是用微膜把每架黄瓜隔开,可以阻止低飞行、爬行类害虫及病菌传播,减少用药次数和数量。

2006年,张砚祥又种起了大棚菜。不过,这一次他种的是有机蔬菜。他告诉我们,简单地说无公害蔬菜严禁使用各种高毒高残的农药,绿色蔬菜要求使用指定化肥农药,限定次数和量,有机蔬菜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要求用药施肥全部取自于大自然、分解于大自然。他说,刚种有机蔬菜那会儿市场不认可,产量也低,几乎把家里积蓄都赔光了。

到了2008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机蔬菜的概念渐渐为人所知,张砚祥的有机蔬菜也打开了市场。今年他又有了新规划,准备建立生产基地,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机蔬菜要求很高,一家一户种植很困难,必须走基地化生产道路。技术方面咱没问题,市场上也有了品牌,以后肯定会一年比一年好。”

采访感想 有机蔬菜虽然有相应的指标约束,而且必须在有关部门批准的有机农庄里生产,但从外观上看不出和一般蔬菜的差别,消费者只有通过查询标签上生产企业的信息了解其真伪。目前市面上的蔬菜至少达到了无公害的水准。寿光人说,当地大大小小的农资商店,没有一家贩卖超标农药的,在寿光种蔬菜起码也能达到无公害的标准,“就是想用超标农药也买不着啊!”

图2:菜农王建宏在自家的大棚里劳作,他家今年的黄瓜长势不错,丰收在望。

乔申颖摄

图3:人们正在大棚里工作。 乔申颖摄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