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承接 优化布局
徐晓然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坚持集群承接。图为长虹工业园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白海星摄
皖江城市带努力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图为日立挖掘机生产现场。 张和允摄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就已经硕果累累了,带给人们许多惊喜。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高瞻远瞩的谋划,来自科学承接的理念,更与示范区注重体系建设、注重载体建设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

“高起点引进、高水平承接”是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就要在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空间布局、载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这是实现科学承接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明确产业承接重点和产业发展方向,才能打造好产业承接的平台。

我们看到,八百里皖江沿岸,江北产业集中区和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江北产业集中区将承接拓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八大产业,而江南产业集中区则被规划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皖江城市带中心城区、世界旅游度假目的地和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滨江新城。这两个区域将为科学承接打下基础、积蓄能量。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在承接中优化产业布局,就要有与产业基础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在转移之后能不能扎下根来,配套的基础设施条件如何,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可以说,配套的基础设施建到哪里,相关的产业才能转移到哪里。

我们看到,长三角地区对实施示范区规划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长三角多个省、市对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也紧锣密鼓地付诸实践,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正努力构建泛长三角地区合理分工的产业体系。

在承接实践中,还必须推动开发园区转型升级,科学建设承接载体。无论是利用已有的产业基础和园区条件把其他地区的产业吸引过来,与自身产业相融合,还是通过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区,直接把产业“搬迁”过来,发展“飞地”经济,都离不开布局优化、功能齐全的产业园区。

我们看到,以合肥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示范区内诸多开发区正迸发出强劲的活力,在完善自身建设、打好基础的前提下,以高效务实的作风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好项目的青睐。

“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朝着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的目标,实现真正的科学示范,并在科学承接的思想指导下,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探索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