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纵横链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龙江:支航再启新航程
本报记者 乔文汇

因公司业务需要,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创业的刘利经常往返于鸡西、上海两市之间,原来要先乘一夜火车到哈尔滨,然后再坐飞机到上海,“走一趟很费劲”。去年8月鸡西至上海航线开通以来,刘利免去了在哈尔滨中转的烦恼,“行程不到5小时,效率提高很多。”

刘利工作效率提高的背后,折射出近年来黑龙江省支线航空的加速发展。

黑龙江幅员辽阔,南北相距1120公里、东西相距930公里,虽然该省铁路运输比较发达,但支线航空在远距离出行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潜力巨大。黑龙江省将支线航空作为构建立体化大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规划和建设。目前黑龙江省拥有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漠河、伊春、大庆、鸡西等8个支线机场。

2010年,这8个支线机场合计完成运输飞行起降13569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2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0%和50%。“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往来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飞机出行。”黑龙江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负责人在向记者分析运量大幅增长的原因时说,“另一个方面是旅游业与航空业互相促进的结果。”

以漠河这个我国最北部的县份为例,在机场通航前,外埠游客从哈尔滨到漠河只能选择铁路,行程要20多个小时,交通瓶颈让当地景点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2008年6月机场通航后,漠河不再遥不可及,当地旅游业实现了“借机生财”。在旅游旺季,飞往漠河的航班上座率都在90%以上。许多游客到漠河领略“北极村”的神奇风光,踏上“找北”之旅。漠河县委宣传部长刘广林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数据:2010年,赴漠河旅游的外地游客达80万人次,而在机场通航前的2007年,这一数字还不到30万,3年翻了一番多。由于交通更加便利,近两年来,漠河还成功举办和承办了大兴安岭低碳经济论坛、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北极光节等,会展经济迅速升温。

此外,为进一步放大航空港的综合效应,黑龙江省旅游部门还依托省内支线机场,设计了相配套的重点旅游产品,把省内分散的景点进行整合,改变了各景点分散发展的状况,形成了聚集效应。去年,牡丹江镜泊湖、鸡西兴凯湖、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等景点均被“激活”,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在发展支线航空过程中,黑龙江始终强调,支线机场虽在航空“末梢”,但在基本建设、安全管理、旅客服务等方面不能是“末梢”。近年来,省里及支线机场所在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积极推动支线航空健康有序发展。牡丹江市政府设立了民航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支持航线开发和基本建设。通过启动民航发展基金,牡丹江机场不断完善和维护硬件设施,改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品质,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牡丹江机场总经理王岩忠告诉记者,2010年,牡丹江飞北京、上海和大连航线,旺季时每周航班一度达到了43架次,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黑龙江支线航空发展的关键之年。该省提出争取在年内开工建设抚远、加格达奇、五大连池、建三江等支线机场。这几个机场全部建成后,该省所有地级市的市民都可在1个半小时公路交通范围内坐上飞机。届时,黑龙江支线航空将迎来新机遇,再启新航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