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路转变天地宽
本报记者 童 政

春节期间,记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地区进行了深入采访。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不少农民朋友,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深深地感受到农民有了新观念、新技术。

在百色右江区华润希望小镇,记者遇到一群正在烤火的当地农民。当记者问他们,企业与小镇合作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时,他们的回答令记者感到很意外。他们并没说是路变好,房子变漂亮了,而是说会种的东西多了,以前就会种粮食,现在会种水果型西红柿、西瓜等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据了解,企业进驻后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和农业科技,农民从中学会了育苗、建大棚和田间管理等。为了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当地农民还入股与企业成立了合作社,把自己种的菜直接卖到城里的大超市。

而在右江区平圩民族新村,村民并没有像过去有些地方那样把政府补偿的库区移民款分光用光了,而是用这笔钱改善环境,办起了富有特色的村寨旅游,使一次性的补偿转化成了持续的盈利。“发展村寨旅游是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受益不少。”村里的农民对记者说。透过这些朴素的话语,可以感受到农民朋友们的眼光越来越长远。

在百色田阳县,当地农民用测土配方种植西红柿,然后在网上把蔬菜卖到全国各地。在南宁隆安县,涌现出了一些香蕉生产的龙头企业,当地农民通过在企业学习种植技术,实现了标准化种植,扩大了市场,农民收入多了,每年能赚个两三万元。可见,脑筋一转门路多,爱学习、勤动脑的农民朋友们现在各显神通,致富手段越来越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