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丰富新生活
本报记者 郎 冰

新春走基层,记者走访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农场、工厂、居民小区和供暖公司。近距离贴近基层进行体验交流,记者收获颇多,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人们生活的新变化和城市的新面貌。

在国营红旗农场示范区内,记者看到职工们拥有的幸福和骄傲:住在自家的庭院里,衣食住行样样很方便,没有乡村的尘土泥泞,却能享受着田园的旖旎风光。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你很难想像到2007年前这里是一片低产田,人均收入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新技术、新观念、新的生产方式不但让当地群众走上了富裕的路子,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淳朴勤劳的老工人在除夕夜晚仍坚守在岗位上。这个有着26年造车历史的工业老厂,2010年顺利地夺得了自主品牌销售满意度排名第一的桂冠,成为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成功转型的佼佼者。正是千千万万兢兢业业、勤劳值守、爱厂如家的工人们的共同努力,凝聚出巨大的生产力量,才加快了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老工人身上的乐观、坚韧、自律,令我敬佩。

在市民小区的供暖锅炉房里,记者第一次亲身接触到节日里温暖千万家的普通供热工人。加班加点、高效环保、节能减排、设备改造、技术创新,工人们为了保证居民冬季里的温暖默默付出了很多。正是他们的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托起了冰城市民又一个温暖如春的幸福年。

哈尔滨是老工业基地,即便是新年期间,仍有很多人坚守岗位,为城市的和谐运行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以苦为乐”是记者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深切感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