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雪中送炭暖人心
本报记者 孟宪江

春节期间,记者登上了前往新疆的旅程,参加了为期11天的新春走基层新疆民族地区行的采访活动。

冒着严寒和冰雪,记者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塔城、伊犁四地走市场、进社区、看大棚、访军营,与工人、农民、市民、边防战士在一起度过了难忘的时光,感受他们生产、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每到一地,记者都能感受到西部大开发给这里带来的浓浓春意,感受到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喜悦,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满怀信心地在忙碌着。谈到对未来,他们都充满着期待和希望。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经常被当地出现的新变化、新发展、新气象而激动着、高兴着,同时也感受到,在经济不断发展中,还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记者深入塔城市了解廉租房建设情况。走进艺苑小区,记者敲开了1号楼1单元102室的房门。主人黄敬乐一家正在包饺子。他告诉记者,一家三口两个是残疾人,多年来一家人靠低保生活,租住在四面透风的破房子里。春节前,在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他搬进了这套40平方米的廉租房,还领到了节日补助。从黄敬乐一家人面带笑容的脸上,记者感受了生活的诸多滋味。感动与感慨中,记者拿出200元,表达了一份心意。

在今年“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中,受报社委托,我们还增加了一项新的工作内容——慰问困难群众。

采访期间,记者将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等送到了塔城市和平街道建设社区的空巢老人潘素英家中,还把红红的春联送到老人手中。老人激动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你们从北京来看我,谢谢报社!”11天的采访中,记者走访慰问了20多户困难群众,把祝福送到了西北边陲的困难群众家里。这项慰问活动得到了当地社区干部的大力支持。

塔城市和平街道建设社区主任王爱萍对记者说:“你们从北京来慰问这里的困难群众,作为社区干部,我们心里也热乎乎的,特别的高兴,十分感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