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海洋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扇贝的碳减排所想到的
陈 郁

  在不久前举办的国际渔业博览会上,看到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的一条广告语————“吃獐子岛扇贝=多种树”。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副主任孙坤告诉我说:“树木白天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可夜里还是要吸进氧气的。我们养的扇贝却是把碳固定在它的壳里,除非你把它烧掉,不然被它吸收掉的碳就一直留在壳里了。你说扇贝的碳减排作用是不是比树木还明显?”

  我没有去考证扇贝和树木到底哪一个的碳减排能力更强些,但是,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曾指出,贝类和藻类养殖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了大量的海洋碳,提高了浅海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通过收获,贝类和藻类养殖产品因此成为一个“可移出的碳汇”。

  而不久前,獐子岛虾夷扇贝获得了全球著名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服务机构SGS集团颁发的全球首个碳标识。这也是中国食品行业首个碳标识认证食品。

  碳标识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识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日本和法国将分别从明年4月和7月起,实行低碳认证准入。也就是说,没有碳标识认证的食品将不被允许进入。因此,除了环境保护,獐子岛虾夷扇贝的碳标识认证,无疑还抢占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先机。

  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件事———2008年6月,獐子岛渔业集团和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签订了海水增养殖产品保险协议,同时,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与英国RSA保险集团、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签订了海水增养殖产品再保险协议。协议互保标的为獐子岛渔业所属的6个养殖海域中采用底播增养殖和浮筏养殖的全部水产,包括虾夷扇贝、皱纹盘鲍、刺参等海珍品,总保险金额为1亿元人民币。“如果不是对我们的整个运行过程,包括环保措施及状况都有十足信心的话,人家才不会跟我们签订这个协议呢!”孙坤自豪地说。

  据说,接受HACCP认证审查时,面对獐子岛渔业的养殖海域,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官员曾发出由衷惊叹:“在亚洲,这是我们所见到的最大的海洋牧场。”然而,更让他们惊叹的是獐子岛渔业水产品养殖、捕捞、加工、储运全过程及其在污水治理、海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有效措施。

  獐子岛渔业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保护他们所赖以生存的蓝色海洋的生态环境,这就是“养海”。因为这样,现代渔业才会是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而且具有永续性的产业,也才会一直走在可持续发展的路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