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变发展方式百城调研行 银川篇(上)
塞上江南景色新
本报记者 苏 民 许 凌 刘 瑾 常 理
  压题照片 俯瞰塞上湖城。安 稳摄 (更多内容请登录中国经济网www.ce.cn)

  来到宁夏银川市采访,发现这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天蓝、地绿、水清……映入眼帘的处处是醉人的美景:鳞次栉比的高楼,风格各异的街区,纵横交错的道路,穿城而过的水系,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记者通过一周采访调研后认识到,首先,银川的巨变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10年间,银川经济总量增长了4.6倍,增速连续7年保持13%以上。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更是高达19%。其次,银川求真务实地探索出了一条西部地区的科学发展道路。2006年,银川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符合实际、深得人心。几年扎实奋斗下来,绘就了城市发展的新画卷。

城市的绿洲

  绿色,代表城市的勃勃生机,是市民心底的渴盼。

  2000年末,银川市的城市绿化覆盖面积2086公顷,覆盖率22.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为4.4平方米。当年,银川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立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到2003年,银川市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是重发展经济还是重环境保护?面对这道课题,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崔波强调,“如果经济发展上去了,但人居环境却恶化了,老百姓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气、喝不上干净的水、吃不上放心的食品,那绝不是给广大人民造福!宁肯牺牲GDP,也要保护好人居环境。”崔波提出,银川市的园林绿化要突出塞上湖城特色。

  2005年,银川市作出创建国家节水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人居城市“五创”活动的决定,从改善住房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园林绿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银川的宜居指数。

  2006年,全市打响园林绿化、环境综合整治、道路交通治理“三大战役”。2007年,实施规划提升、城乡增绿、特色街区改造、城市重心西移、塞上江南新貌、节能环保、道路畅通、公交优先和市容美化等“九大工程”,城乡增绿工程是重中之重。2008年,开展了以城乡增绿、景观提升、绿色惠民、花卉美化、环境整治、亲绿爱绿为主的六大工程建设。2009年,《关于进一步促进银川市城乡园林绿化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近8年间,银川市投入的征地、拆迁资金高达125亿元;近6年来,累计投入园林绿化及养护费用多达12亿元之多。对于银川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城市而言,这实属不易。

  银川绿了。截至2009年底,全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3.02%、43.2%和14.01平方米。不仅城市变绿了,银川的空气也清新了———2009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5天。

  站在自家阳台上,西面可欣赏“贺兰晴雪”的秀丽景色,东面可领略“长河日出”的壮观景象,北可看见成群结队的飞鸟掠过波光跃动的湖面,南有爱伊河如一条玉带穿过美丽的湖城大地。 

这是家住鲁能·陶然水岸小区的居民杨玉民感受到的舒心环境。杨玉民在银川长大,他不无感慨地说:“小时候常和伙伴们在周边的湖泊游泳,后来湖浅了,水也变浑变黑了。现在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生活环境更好更美了。”

  2009年起,银川市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市长王儒贵告诉记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要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市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加快“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

  如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节水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社会治安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城市名片折射出银川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繁荣的城市新图景。

创业的热土

  创业是城市活力的象征,是吸引资金和人才的磁石。

  银川历来就是一座移民城市,移民与创业、创业与安居、安居与乐业紧密交织。

  “基于这一文化根源,考虑到银川既不沿边也不靠海,我们决定从支持鼓励全民创业入手,创建创业型城市,以激发城市活力、增强城市发展动力,通过挖掘内部优势来弥补外部条件的不足。”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崔波表示,“抓创业就是抓环境,抓创业就是抓发展,抓创业就是抓民生。”

  记者调研发现,银川市走活了几步棋,抓全民创业由虚变实、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推进创业中,银川市每年将全民创业工作纳入《市委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和创建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成立专门创业工作机构,从机构编制的角度将创业职能部门化,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创业环境监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将创业指标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先后出台了10多项政策,使全市的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业活力日益迸发。2009年,银川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

  在平台搭建方面,银川市围绕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发展、新经济业态、商贸物流和民族特色产业,建设创业园区、基地及“政府投资建设、产权归属政府、具备孵化滚动功能”的标准厂房,重点孵化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同时,通过征集、开发创业项目,组建创业导师服务团,命名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等措施,为企业在项目确立、入园孵化、导师服务、创业培训、担保贷款、政策扶持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

  据银川市政府副秘书长、创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孔令杰介绍,在创业培训方面,2008年以来,市里每年投入培训补贴资金200万元以上,每年确定10000人创业培训目标任务,并列为政府为民承诺10件实事之一。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创业培训44119人,其中创业能力培训15299人、创业引导培训28820人,共落实创业培训补贴资金500多万元。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银川市全面优化创业融资环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注入担保基金2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2.44亿元,其中市小额担保贷款中心向2835人发放贷款1.24亿元,贴息380万元。

  陕西省企业家雷伍安来银川创业没几年,就将他的“东港海逸”做成了宁夏餐饮业的龙头企业。近几年来,陕西企业家在银川的投资规模已远远超过以往,创造了近万个就业岗位,每年创利税1亿多元。

  “我没想到地处西北内陆的银川市办事效率这么高!”谈起来银川投资的感受,银川金凤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贾磊十分感慨。万达集团在银川投资30亿元的银川金凤万达广场项目,审批手续仅用了33个工作日,而按照惯常程序,涉及工商、税务、城建等二十几个部门,这一项目审批工作无论如何也得一年半载才能全部办完。

  据了解,为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创业者,银川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仅去年,银川市就为外来创业者改造建设了近150套创业者公寓。“我们没想到的,有人替我们想到,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业、生活,心里踏实!”四川创业者陈伟说。

  创业的环境更加适宜,创业的土壤愈加肥沃,创业的果实挂满枝头。2008年以来,银川市共培养创业者3333人,培育小企业2652家,开发创业项目3004个,创造新就业岗位23818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35万人次。自2006年确立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战略以来,全市累计新注册登记工商企业20008家,年均增幅达8%以上;累计新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62926户,年均增幅达12.5%以上。

  今年上半年,银川市完成各项税收27.44亿元,同比增长77.8%,增收11.75亿元,增收额相当于1994年至2005年11年的增收之和。

宏伟的蓝图 

  塞上湖城宜安居,魅力银川可创业。

  崔波说,“银川经济社会发展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经济结构单一,自我发展能力仍较弱,经济发展后劲还不强,所以不能松劲懈怠。”他告诉记者,银川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走符合银川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

  在调研期间记者发现,银川市各个部门都在讨论市委、市政府布置的一个课题: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银川如何在宁夏跨越式发展中担当重任,如何争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排头兵?

  接受采访的多位市直部门负责人一致认为,“十二五”期间,银川要紧抓国家《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建设呼包银经济带和能源化工“金三角”、加快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及自治区建设“黄河金岸”等政策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作为突破口,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市”方略,推动形成在国内或更大区域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基础和现代产业体系。

  据了解,银川市“十二五”规划已基本成型,提出了工业“一强四优五新”、农业“两强四优四新”、服务业“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的发展思路。

  “在未来的‘黄金十年’里,我们将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解决发展‘好’的问题。”市长王儒贵表示,“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经济总量在200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银川的跨越式发展之梦已经点燃,银川的雄心大志还不止于此。

  崔波说:以银川为中心,东北到包头,西南到兰州,东南至西安,平均距离约500公里,其间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银川市是惟一的大中城市,辐射范围人口约1400余万,这就为银川作为宁夏、内蒙古、陕西、甘肃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银川只是西部地区的一个点,这个点能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辐射的作用,起到聚集的作用,就取决于我们今后的努力。”崔波表示,全市将大力弘扬“贺兰岿然,长河不息”的银川精神,奋力推进“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早日把银川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呼包银经济带的重要一极。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唐代诗人曾用“贺兰山下果园成,塞上江南旧有名”的诗句来赞美银川。今天的银川,更充满生机与活力,绘就科学发展的蓝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