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民族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也是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要积极抢抓机遇,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科学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当前,民族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战略任务,都迫切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族地区目前不少都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但越是后发展欠发达,越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科学发展;越是后发展欠发达,越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越是后发展欠发达,越要重民生、重生态、重长远。当前,很多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是资源和投资依赖型,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实现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偏低,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层次低,总体上处于产业链初端和价值链“微笑曲线”底部,导致资源消耗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这是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只有改变传统的、不合适宜的发展模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提高发展水平,努力增强自主创新,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民族地区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短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难点。我们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支持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民族地区必须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缩小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民族地区实现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不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民生问题亟待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解决这些民生问题的根本所在。民族地区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解决经济发展这个难题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之,对民族地区而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更加迫在眉睫,更加等不起、慢不得。必须顺应大势加快转,抢抓机遇加快转,真抓实干加快转。

(二)

  对民族地区而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难度、有挑战,但也有优势、有条件。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党和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地区比较优势等有利因素,决定了民族地区完全能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给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大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个地区可通过国际、区域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各种资金、多种资源发展经济。民族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市场发育相对缓慢,科技发展相对落后,但完全可以借助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的机遇,利用发达国家、先进地区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不断增强技术进步、市场拓展和组织创新能力,打造形成产业承接基地、资源配置基地、技术应用基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

  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为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强大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发展,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倾斜。处于发展“短板”的民族地区可发挥自身优势,以空间换时间,以存量换增量,不断提高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特别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民族地区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民族地区比较优势为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巨大潜力。一个地区是否能有效发挥比较优势,是改变落后面貌的关键所在。比较优势是通过主动参与国内竞争、国际竞争,最大限度地利用充裕资源,换取稀缺资源,从而实现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具有许多比较优势,如资源丰富、劳动力密集、生态优美、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等。民族地区一定要发挥好这些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战略,全面吸引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规模经济,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高起点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度调整经济结构,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

  民族地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实现跨越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着力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要把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作为一个主攻方向,切实增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二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先机、引领未来的重要支撑。民族地区必须紧紧把握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方向,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战略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探索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同时,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在民族优秀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和旅游业方面取得率先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发展。农牧业是不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和根本。很多民族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呈现“一流产品,二流销路,三流效益”的尴尬局面。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上迈出新步伐,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畜产品业、制糖工业、棉纺织业、花卉种植业等特色效益农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改善农村面貌,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是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长期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要进一步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着力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努力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构筑人才“小高地”。要全面落实国家对民族地区人才支持计划,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五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的最大财富和最大优势之一。民族地区生态建设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有深刻教训。当前,一些民族地区生态功能下降,环境污染问题有所突出,迫切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要提高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有力地抓好生态建设。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继续推广低碳技术;深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构筑全国生态安全屏障。

  六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没有相应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配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难以实现。民族地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进一步促进就业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民族地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