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0年9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即墨:
推进科研成果向优势产业转化

  本报讯 记者刘成、通讯员王刚 吕栋报道:山东省即墨市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力,通过引进、建立科研机构,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接合作,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公共创新平台为核心、政府为后盾的3级创新平台,形成了“科研点+创新链+产业面”的科技创新放大效应,推动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今年上半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9.8%。

  最近,青岛雪龙服装服饰有限公司两年未攻破的吸湿快干面料技术难题,在即墨纺织、服装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中得到破解,产品还未正式投放市场,前来洽谈的客户已络绎不绝。“吸湿快干面料是我们进军高端市场的突破口,但在技术创新上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雪龙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宝毅说,入驻纺织、服装科技创新平台的青岛纺织服装学院为他们提供了“粒爆”纺丝工艺,使面料具有永久的吸湿快干和透气性能。

  即墨市投资200多万元建设的纺织、服装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了青岛纺织服装学院等10家纺织服装科研院所,日渐成为即墨纺织服装产业科技的输出地。 

如今,在即墨,像纺织、服装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这类研发机构已不在少数。据了解,包括即发集团和亨达集团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在内,即墨市已拥有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6家,全市企业研发机构达到150家。

  即墨以企业为主体、公共创新平台为核心、政府为后盾的3级创新平台的建立,形成了区域创新体系。“待他们完成锗纤维系列生态纺织品、椰碳纤维系列生态纺织品这两项国际领先产品的升级改造后,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将提升10多个百分点。”该集团董事长张世安说,产学研合作是最受欢迎的创新模式。

  研究机构也看好即墨。目前即墨已拥有150家企业研发机构,其中26家为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创新的动力源正由点向链拓展,高层次的产业化带动力量明显增强。

  为激活“创新基因”,即墨市千方百计激发产学研合作活力。目前,即墨正在筹建“智汇基地”,以吸引更多的科技资源。他们还出台了《即墨市专利奖励办法》,去年,即墨市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为850件和180件,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青岛5市第一位,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纳入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

  “今年,我们要进一步确立即墨自主创新的优势领域,加快推动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一个科研点、一条创新链、一个产业面’的放大效应,力争用3年时间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1家以上、过50亿元企业3家以上、过10亿元企业15家以上。”即墨市委书记郑明辉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