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军民融合科学发展·案例②
亮丽风景扮靓海珠军营
———广州市海珠区军民融合建设生态军营纪实
本报记者 庞彩霞 通讯员 周亚文

  在广州市声势浩大的“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环境整治工程中,军地双方精心打造的南海舰队广州某基地“新生态营区工程”,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称赞为成功典范,“亚运明星工程”。漫步在花团锦簇、赏心悦目的营区,基地政委殷敦平深有感触地说,借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东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使部队建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南海舰队广州某基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营区三面环水,每年雨涝季节,都会“水漫军营”。去年6月,台风袭来,广州连降暴雨,河涌洪水泛滥、污水倒灌营区,损失严重。周边群众也苦不堪言。这一区域的河涌整治,成为海珠区领导的一块“心病”。

  治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彻底改变基地周边的“水”环境,单单一项河涌整治工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在军地治水联席会上,基地司令员杨修水表示,综合治水、改善环境、利民利军,海军官兵义不容辞。海珠区委书记邓伟强坚定地说,支援军队建设,改善营区环境,让子弟兵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地方党委政府责无旁贷。

  2009年八一前夕,广州市首个军地联合治水工程正式启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海珠区打破常规,克服困难,协调有关部门,集中优势资金,截污、雨污分流、河涌整治、配套改造等四项工程同时在基地营区展开。

  施工中难免遇到“磕磕碰碰”。去年8月,雨污分流工程中,施工队挖掘机不慎抓断了军用通信电缆,海珠区领导惊出一身冷汗。一个电话打到基地,基地首长二话没说,迅速组织官兵连夜抢修,并主动承担了20万元修复费用,决不耽误工程进展。

  “干工作、办事情,这样才够痛快!”海珠区区长姚奕生由衷感慨。从此,热线电话成了军地双方领导最快捷的沟通平台。南海舰队广州某基地是海军广州驻军的牵头单位,基地积极发挥牵头职能,主动协调友邻单位及下属部队为广州治水工程开绿灯。

  去年10月,海珠区在治理沙窖河涌时,地下管道经过驻军某团与一家工厂之间的马路,大型施工机械挡道,过往群众无法通行。为此事拆迁厂房,耗资巨大。海珠区领导电话打到基地,不到1个小时,某团就拆除了沿路100多米营院围墙,把施工主体放在营区,留出道路让人通行。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南海舰队广州某基地“新生态营区”成为海珠区一道亮丽风景。营区主干道新铺设的4万平方米沥青路面宽阔平整;彩砖铺设的2000平方米人行道渗水环保;新植的树木、3万平方米绿地、5000平方米大理石广场、4座官兵休闲亭赏心悦目。

  看不见的更大工程在营区地下:新铺设5500米污水管道,将营区排出的污水导入城市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分开铺设的6500米雨水收集管网,将雨水排进河道,净化河涌水质;三面环绕营区的河涌,昔日污水泛臭、路人掩鼻,如今河水清澈、心旷神怡。河堤两岸大理石护栏和音乐路灯,成为官兵散步休闲的河滨路。

  工程负责人、海珠区副区长刘捷告诉记者,所有工程设计,坚持低碳生活理念,采用了大量双臂波纹管道、新型节能灯、高科技环保砖等新型材料。在今年5月广州经历最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中,“新生态营区”安然无恙。

  基地政委殷敦平和海珠区委书记邓伟强对记者表示:“这次市政环境综合整治进军营,是军地双方共同致力于探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