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品牌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章丘大葱:从地方特产走向全国名牌
本报记者 管 斌 通讯员 曹长兴
  大葱丰收时节,农民喜上眉梢。      曹长兴摄

  “吃北京全聚德的烤鸭,可少不了咱这章丘大葱!”谈起大葱,章丘市委书记毕筱奇颇有些自豪。

  作为地方特产,章丘大葱以其高、大、脆、白、甜而久负盛名,被誉为“葱中之王”。

  在济南章丘枣园街道万新村南头,村党支部书记沙树星正指挥着链轨拖拉机碾地。“去年‘万新’牌富硒章丘大葱的销路特别好,来买葱的客户太多,原有的市场容纳不下,车辆停在路边影响了交通,群众有怨言。经研究并报有关部门审批,村里划出30亩地再建一处交易市场。”沙树星喜滋滋地说,“现在,大葱品牌叫得响,销路好,价格高,分级精选包装后的盒装礼品葱都卖到了每公斤7至8元,大家种葱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章丘大葱如此畅销,得益于章丘实施的品牌农业兴农战略。上世纪90年代,谁也没想到,章丘大葱竟面临着“皇帝女儿也愁嫁”的困境:在经十东路章丘段,两旁卖葱的一个挨着一个;把嗓子喊哑了,一毛钱一斤都没人要,章丘人第一次品尝到了“葱汤”的滋味。

  回顾那段经历,章丘市蔬菜服务中心主任李玉泉认为,不成规模、品种单一、良莠不齐,尤其是达不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是导致章丘大葱销售不畅的主要原因。章丘人明白,种了近500年的“章丘大葱”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改良,需要创出让人信赖的品牌。

  创品牌先抓质量。章丘市成立了“章丘大葱”协会,在大葱主产乡镇设立分会,以协会为主体,推动实施标准化生产;对大葱的“良种选种育苗—生长管理—收获销售”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了专业育种、统一管理、集中供苗的繁育供种体系,确保大葱品性纯正;在优质栽培田内建设沼气池,每亩配发200斤大豆作肥料,大力推广沼液沼渣、豆肥及腐熟的有机肥培肥地力;为优化大葱生长环境,采用土地深耕、清洁田园、安装遮雨棚等措施,积极试验推广喷灌技术,以减轻病虫害发生。

  为确保标准化生产落到实处,章丘市还将《章丘大葱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印制成册,发放到每户葱农手中,并统一印制档案手册,要求每户葱农从大葱育苗到收获、出售的整个过程全部记入档案,技术人员每月检查一次,核实用药、施肥情况,确保“绿色”无“水分”。“头一次种绿色大葱时,我从插葱苗开始,就天天记录观察,直到大葱快收获了,心里才有了底。”记者在章丘大葱种植状元苗长茂家里看到,绿色食品明白纸、生产措施记录表等各种资料,在案头摆放得整整齐齐。

  病虫害控制与农药使用之间的矛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葱农。为破解这一难题,2003年,章丘市出资帮葱农免费安装了自控式杀虫灯,利用昆虫对光、波、色、味的趋性,通过瞬间高压,达到高效无毒灭杀的目的。不仅如此,该市还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在乡镇均设立检测站,实行信息联网,严格监控。李玉泉告诉记者,凡是上市销售的大葱,都必须通过农产品安全检测,并公开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得使用章丘大葱的标识和包装。

  原产地证明商标和绿色食品证书,极大提升了“章丘大葱”的品牌效应。1999年7月,“章丘大葱”商标注册成功,成为中国蔬菜类第一件原产地证明商标。此后几年里,枣园、绣惠等大葱主产区先后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的绿色食品证书,并分别注册了“万新”牌、“绣惠”牌章丘大葱商标。宁家埠镇注册的“百脉泉”牌章丘大葱,也获得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许可的有机食品证书。集大葱产地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品商标证“三证”于一身的章丘大葱,进入市场后很快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销路越来越好。

  实施品牌兴农战略,让章丘大葱从地方特产大步走向名牌。2009年,对章丘大葱而言,更是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4月,“章丘大葱”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突破了山东地理标志驰名商标零的纪录;同年底,在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上,章丘大葱的品牌价值被评估为22.74亿元,成为全国农产品公用区域品牌百强,名列第26位。

  “我们如此苛刻自己,是因为‘章丘大葱’这块金字招牌需要我们发扬光大,我们的任务是要让顾客对章丘大葱看着欢心、买着放心、吃着舒心!”毕筱奇对此充满信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