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军 38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工,首席钣金技师。他创造发明的“车身表面快速整修方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一线工人,并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华技能大奖、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
在一汽大众,王洪军是个明星。因为,作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高级技术工人,王洪军已经获得了37件专利。
凭着“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王洪军获得了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产业工人第一次登上中国科学技术殿堂的最高领奖台。
王洪军的所有发明,共获得37件中国专利,其中2件是实用新型专利,其他是外观设计专利。“申报专利,一是证明该产品创新的归属,另外也体现出中国产业工人的智慧。外国人能干的,我们可能比他们干得更好。”王洪军这样认为。
以“汽车钣金快速修复法”为例,这是一项用于汽车车身修复的技术。在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汽车车身表面会产生凸凹;在汽车使用过程中,车身经常会遇到磕碰出现坑洼。传统的处理方式是把出坑的地方用腻子打平,然后在上面喷漆遮盖。这种方法的弊病在于,时间稍久,腻子就会开裂,车漆就会剥落。王洪军制造的专用工具,外形酷似钩子,用这个钩子可以轻松抚平车身上的凹凸。没有快速修复法时,人们对钣金的认识是“一把大锤、几把手钳,敲敲打打”,有了王洪军的钣金快速修复法,钣金就从传统“敲补”概念中走出来了,仅用一把铁丝弯成的钩子、一罐普通的万能胶水,两三分钟的时间就能让轿车受损的“肌肤”焕然一新。“出手慢、匀速行、回手快、力集中”已成为业界熟知的“车身缺陷检查12字诀”。王洪军还总结出边缘坑、波浪、压痕等不同缺陷的各种整修方法,并把自己掌握的整修技巧进行整理、归纳,创造出47项123种非常实用又简捷的轿车车身钣金整修方法。为推广这个方法,王洪军还出版了一本书———《王洪军轿车返修调整方法》,由此,汽车车身维修有了新的权威教材。王洪军的技术创新,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发明了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并不意味着这个专利专属于一汽大众,专属于我本人,我的创新解决了实际问题,我更看重的是发明给社会创造的价值。”谈及专利权的归属问题,王洪军对记者作了这样的解释。“而且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发明,它涵盖了多种整修方法,这些专利对于整个行业的各种状况的钣金修复都有帮助。”
“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王洪军笑着说,他愿意把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周围的工友们,并推广到维修站,10多年来,王洪军带了很多徒弟,很多人都成了钣金整修的专家,现在他的徒弟已经形成了200多人的高技能钣金整修团队。
我国目前的汽车维修市场每年产值600亿元左右,而钣金修复产值在30%以上。由于王洪军的方法具有实用性、科学性,而且通俗易懂,在业界传播范围广泛,对汽车行业提高钣金修复技术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一汽—大众给王洪军算了一笔贡献账,如果从他发明出修复法算起,他和工友们修复车辆所创造的价值已达3400多万元。
谈到专利保护,王洪军有时也会有些无奈。“国内一些企业,用我的专利搞培训,生产产品销售。公司的法律顾问室接受我的委托向其提起质疑。其实我们并没有想达到什么维权效果,只要他们能够承认侵权,道歉就可以了。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术,使用这些工具,推进技术进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我的初衷。”
文/本报记者 李己平 刘 畅
摄影 李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