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段时间部分地区迎来陆续降雨,但我国西南地区的旱情却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就今后一段时间旱情的发展趋势、气象部门对抗旱工作的专业性建议和对策等问题,本报记者对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任福民和国家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进行了采访。
记者:近几天,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地方迎来了降雨。请问今后一段时间旱情将如何发展?
杨贵名:从现在到5月1日之前,西南地区干旱问题缓解的可能性不大。从短期天气预测分析,虽然此前西南旱区曾有一些地方有陆续降雨,但范围不大,降雨量不足以缓解旱情。而从季节变化背景去分析,在5月份雨季到来之前,西南地区也不太可能有大范围的降水以缓解整个西南大部分地区的旱情。当然,其中不排除会在某个时间、局部地区下雨,使某些小范围的地方旱情得到一些缓和。
任福民:过去几天,云南省出现了小到中雨,旱情应该较前期略有缓和,对于土壤的墒情已经有所改善,部分地区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春耕,但是因为降水的范围相对较小,而且雨量相对于长期干旱的情况还十分有限,所以没有形成有效的径流和有效的地表水,人畜饮水状况的改善还是有限的。与此同时,在其他地区,贵州的西南部、广西的西北部以及四川川西高原南部地区并没有有效的降水,目前的旱情仍然十分严峻。
从自然角度讲,进入雨季,即便降水开始,我们也应有最坏的打算,积极应对之后可能出现的干旱持续发展的情况。
记者:下一步,针对旱情的持续发展,气象部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对抗旱工作提出专业的指导、建议和对策?
任福民:从2月底启动三级干旱预警之后,气象部门一方面加强了对旱情的综合监测和分析,一方面利用部门优势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近段时间,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都及时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目前作业队伍正随时待命,一旦时机成熟便投入作业。
杨贵名:为应对气象干旱,气象部门加强了抗旱气象应急响应、预测预报的会商、旱情墒情的监测评估、抗旱服务信息的报送、与抗旱减灾部门的联动及人工增雨作业等。但是抗旱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下不下雨的问题,只要有出现降雨的可能气象条件,这些措施都会积极响应;如果不下雨,我们仍然全力进行监测和预报,让大家做好充分的抗旱准备工作。
记者:现在正值春耕的关键时期,气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将怎样和相关部门联动,以确保农民顺利开展春耕工作?
任福民:由于持续的高温少雨,我国西南旱区的冬小麦、油菜、甘蔗等当地小春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地区小麦干枯,油菜不能正常结荚,夏收粮油作物将大幅度减产。目前,水稻、烤烟和玉米等大春作物即将进入育苗育秧和移栽的关键阶段。3月底,国家气象中心已经派出由农业气象专家组成的干旱调研小组,深入云南、贵州两省干旱严重的农业主产区,对以水稻育秧、烤烟育苗和玉米播种为主的大春作物备耕、农用水源等开展旱情和农情实地考查。在确保人畜饮水的情况下,根据水源条件和灌溉成本与效益对比,进行西南旱区大春作物的“抢救”,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当地水稻的育秧、烤烟的育苗和玉米等旱地作物的备耕。
记者:造成这场西南地区这次严重干旱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任福民:一是前期200多天的时间里降水少,整个西南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少了5成以上,尤其是云南和贵州,都出现了历史上最少的降水。而云南同时温度又异常偏高,200多天平均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了2摄氏度。温度的异常偏高使得水分的蒸发在本来降水就少的情况下更加明显,这就使得干旱更加严重。
再往深里看,降水要有冷暖气团的交汇。我国处在非常特殊的地理环境,西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水汽是绕着屋脊的南侧从印度洋输送过来的,这是它的水汽输送带。在过去的200多天里,这条输送带比常年异常偏弱,缺乏水汽的输送。而从去年秋季以来,总体上冷空气活动对我国的影响路径偏北、偏东,无法到达西南地区和暖湿气流交汇,这样两者不同时具备,降水就自然异常偏少。
杨贵名:第一,2009年西南地区雨季结束比较早,往年是10月20日左右,2009年9月18日就提前结束。提前结束的结果造成河塘水库的水没有蓄满。第二,从北方来的冷空气很少到达云贵地区。第三,从2009年的秋天开始一直到目前为止,孟加拉湾没有热带风暴生成,影响云南地区。上述这些原因造成了云南以及整个西南地区长时间的干旱,即秋、冬、春3季连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还是雨季结束得太早。
记者: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极端天气和高影响天气频发,北方的沙尘暴、西南地区的干旱等。是什么原因导致极端天气和高影响天气发生得如此频繁?针对极端天气和高影响天气,气象部门有哪些应急措施?
杨贵名:气象灾害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强度。如果一种气象现象的强度较弱,是不会造成灾害的,反之,则会造成灾害,例如夏天的暴雨、冬天的寒潮。另外还有一些相对比较缓慢的灾害,例如高温、干旱,虽然来得不是特别突然,但是它的持续性强,时间特别长,也会造成气象上的灾害。造成我国近期气象灾害频发的最终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
任福民:从气象部门来说,做好气象灾害的检测和综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出现严重灾情的情况下。气象部门在去年就发布了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其中对每一种气象灾害发生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包括应该如何发出预警信号以及预警信号发布后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包括气象部门自身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都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