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长鸣,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伊敏至兴安盟伊尔施铁路日前正式通车。它将伊敏线与白阿线连接贯通,形成了内蒙古东北地区的又一便利通道,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条铁路是由武警水电部队九支队官兵历时3年多时间建成的。为了通车这一天,水电官兵战酷暑、斗严寒、饮风沙,在茫茫草原深处铺坦途。
科技创新攻难关
呼伦贝尔大草原丘陵起伏,沼泽地较多,加上亚寒带气候,冬季漫长酷寒,全年冰冻期和霜期长达8个月,夏季短促炎热,昼夜温差较大。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建成铁路,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全长1228.42米的辉河大桥位于沼泽地,施工技术要求极高。针对浸水路堤、沼泽路基、地下水路堑等不利地质条件,支队项目部主任杨作才带领技术人员认真进行地质勘察,通过科学论证,提出了对浸水路堤增设防护,对地下水路堑采用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对沼泽路基、冻土路基采用挖除换填处理的施工方案。为确保大桥按期完工,水电官兵24小时轮流施工,使主体工程比计划工期提前25天完工,被沈阳铁路局评为优质工程。支队长王永平介绍,在整个铁路施工过程中,官兵们共修建大小桥梁30座,涵洞90个。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草原,如何在修建铁路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项目部政委黄斌介绍:“牧草下边30厘米就是沙土,如果将草场植被破坏了,10年内都难以恢复。”
为此,支队提出了落实环保法规、珍惜绿色植被、降低施工污染、保护周边环境的要求,从始至终都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门环评审查标准进行施工。
施工中,官兵们运输物资时避开草场,路基处理施工尽量安排在旱季,避免水土流失。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每开挖一段路基,官兵们就要在路基两侧重新播种草籽。3年多时间,他们在185公里的铁路沿线上共播种草籽135万平方米,给草原披上了新绿。
茫茫草原写大爱
施工3年多来,九支队官兵牢固树立“进驻一方,建设一方,稳定一方,繁荣一方”的思想,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自觉在驻地植树造林、治理风沙、搭桥修路。他们义务植树造林、治理荒沙800多亩,修筑爱民路30多公里,架设爱民桥9座,帮助牧民收割牧草达100余亩,为各族群众义诊达900余次,受到驻地群众高度称赞。
一次,支队政治处主任王瑜在走访驻地村民的路上,遇到一个名叫巴日图的12岁小男孩,正赶着羊群去放牧。得知巴日图因家贫辍学之后,王瑜一有空就给巴日图送去学习用品,并辅导他的功课,还资助他重新回到了学校。同时,王瑜还发动官兵们捐款资助失学儿童,先后筹资10万元帮助伊敏镇建起2个“希望班”,使许多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