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世纪工程 谱崭新篇章
———武警水电部队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李争平 通讯员 翟平国
水电官兵争分夺秒开凿引水涵洞。   翟平国摄
  上图为水电官兵在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地紧张作业。
  右图为武警水电部队建设的西藏直孔水电站。    翟平国摄

  3月,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新开工重点工程四川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地,武警水电官兵操纵巨型挖掘机紧张施工。与此同时,在西藏、新疆、广西、贵州等西部省区的30多座水电工程工地上,水电官兵们正昼夜鏖战。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武警水电部队积极承建西部地区重要能源和基础设施工程,成为西部开发建设的重要力量。水电官兵在西部大地上叩岩垦壤,凿石安澜,成为全军惟一一支参加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五大“世纪工程”建设的部队。为营造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生活安康、山河秀美的新西部谱写了崭新篇章。

“西气东输”打头阵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天然气田轮南,穿大漠、越太行、过黄河、跨长江,横贯中国腹地,蜿蜒东去4000公里。武警水电指挥部向全部队发出号召,“这是一次报效国家,造福人民的大战役,水电部队当在西部大开发中打头阵,展军威。”

  2000年9月,水电部队一大批技术骨干和100多台大型机械设备集结于陕晋交界的黄土高原,投入到“西气东输”“涩(北)—(西)宁—兰(州)”段输气管道工程。

  山西永和县,山恋起伏,2500多条沟壑把黄土高坡分割得千疮百孔。25公里长的双锁山AK段,大型机械开不上去,官兵们就把机械化整为零,用小车拉上去,再组装起来;重型机械耗油量大,官兵们就肩挑背扛送上去,几十台机械设备,每天耗油2吨多,送油官兵每天累计往返400公里。

  “西气东输”工程必须符合国际有关“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QHSE标准。对于水电官兵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一顶顶帐篷变成了官兵们学习新知识的“夜校”。他们认真学习执行QHSE的有关规定,把“西气东输”建成绿色工程。

  延水关黄河隧道是“西气东输”的关键性项目。宽3米、高3.5米、总长518米的隧道从黄河河道下横穿。施工初期,破碎地层大量涌水,使工程受阻。水电指挥部从三峡工地抽调一批优秀技术人员,展开科技攻关。涌水终于被排堵,隧洞一米米地向前推进。

  2003年1月6日上午10时整,水电官兵历经450多天的艰苦奋战,黄河隧道胜利贯通。

“西电东送”挑重担

  2010年冬日的锦屏山峡谷,雅砻江奔腾南去。2500米地层深处,世界第一大水工隧洞锦屏水电站引水隧洞正紧张地挖进。从2007年8月打响开山第一炮,经过800多个日夜的奋战,水电官兵们施工的三号隧洞掘进了2600米,四号隧洞掘进了2800米,掘进速度不断超越施工计划。

  2001年7月开工的龙滩水电站是“西电东送”工程的重中之重,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是我国目前仅次于长江三峡的大型水电站。水电部队承建的右岸导流洞全长1241米,38万立方米的开挖量,7.8万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量,是目前亚洲水电工程洞径最大的导流洞。

  然而,右岸导流洞所在山体为泥板岩、灰岩互层,洞身要穿越16条断层和几个地质破碎带,岩层之间容易滑动,破碎的岩层和交错的溶洞、不断发生的岩爆,给水电官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采取科学施工方法,大胆尝试新技术、新工艺是催生战斗力的法宝。“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水电三支队总工程师余晓东带领技术干部日夜攻关,大胆提出“大洞小打、长洞短打”分三层开挖、每层8米的科学施工方法,他们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方法,有效克服了地质构造的困难,加快了开挖的进度。

  “身许大山志未酬,甘当愚公不回头。但等岩飞尘落定,喜看龙滩舞涛稠。”这是水电官兵创作的一首励志诗。凭着这股冲天豪情,2003年6月20日,龙滩电站右岸导流洞完成衬砌浇筑,水电官兵们以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100%的双百佳绩,为龙滩水电站建设写下了浓重的一笔。2009年12月,龙滩电站7台机组全部投产。

  从“西电东送”龙头工程洪家渡水电站大坝,到亚洲第一洞龙滩水电站导流洞,“西电东送”启动10年间,水电官兵的足迹踏遍了大西南的山山水水。作为西部水电建设的主力军,先后参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28座。

青藏铁路架金桥

  2002年,水电部队的大型机械开上冰雪高原,在唐古拉山扎下营寨,在青藏铁路这项史无前例的宏伟工程中,承担起最高标段25.8公里的建设重任。

  冻土就是土壤在低温下冻结,它的特性对铁路修建有非常大的影响。那时,青藏铁路如何经过550公里永久性冻土地段,成为世界同行关注的话题,承担最高标段任务的水电官兵也必须面对这道坎。部队的科技人员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总工程师周志东带领科技攻关小组,经过无数次试验分析,大胆提出将部分路段由原设计的地面路基改为桥涵通过,并提出了能增加冷储减少热蓄的片石通风路堤施工方法,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

  就是这25.8公里的路段,共有桥梁33座,总长3700多米,其中一座特大桥,大小桥墩近300个,最高的15.9米。如何解决超低温条件下的桥梁施工,无疑又是一道世界性技术难题。经过无数次实验,官兵们在搅拌混凝土时利用暖风机对易结冰的沙子、碎石进行升温,浇筑时将桥墩连同模板用保温棚包起来,棚内烧火加温;拆模时,边拆边喷洒护剂保水,再用塑料薄膜包起来,防脱水防风干,最后用棉被包裹起来。如此穿靴戴帽,既保湿又保温,建成的桥梁既美观又坚固,成为风雪高原一道亮丽风景线。

雪域高原送光明

  2009年7月15日,水电部队建设的西藏最大水电工程拉萨河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开工,这已是水电部队在西藏承建的第25座水利水电工程。 

  上世纪末,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大力开发西藏电力。水电部队勇挑重担,到条件最艰苦、任务最重要的地方去,为西藏人民建电站、送光明。

  由于西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地带,在海拔近5000米的羊湖电站建设中,引水隧洞渗水问题成为拦路虎。国外水电专家断言:“高原引水隧洞渗水问题无法解决!”“中国十大女杰”、水电三总队副总队长赵秀玲带领一批技术骨干,经过刻苦攻关,最终制服了隧洞渗水,使工期提前了半年,节约资金200多万元。官兵们经过5年苦战,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羊湖电站终于建成发电。 

  在“西藏第一坝”满拉水利枢纽拦河坝施工中,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了82组实验,不断修正大坝填筑设计标准,确保大坝始终按照最优质量标准施工。2003年12月,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在安全运行2年后,荣获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

  如今,总装机40多万千瓦的电流,已覆盖拉萨、日喀则、山南、那曲、阿里广袤的高原大地,西藏经济发展在强大能源的支撑下,正追赶时代,拥抱明天。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