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植树节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治:创绿色奇迹 建绿色家园
文/本报记者 刘 瑾 通讯员 王晓圆
  山西省长治市山坡鱼鳞坑造林景观。        严 明摄

  年均造林40多万亩;森林面积561万亩,森林覆盖率26.9%;城市绿化覆盖率4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74平方米。

  看到这组数据,很难相信这是出自曾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光长石头不长树”的山西省长治市。

  近年来,长治市一手抓山上治本,一手抓身边增绿,在太行山上构筑一道道绿色屏障,创造出一个个绿色奇迹。

“山上治本”绿太行

  长治市80%的面积是山区、丘陵区,干石山多,造林难度极大。为改善当地脆弱的生态,长治市长期坚持在荒山上大造林,干石山上搞绿化,深山沟里办林业。

  2006年以来,长治市实施6大造林绿化工程。以交通沿线荒山、环城荒山绿化为重点,4年完成造林160多万亩,年均造林40万亩。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0%以上。 

  为搞好荒山造林,长治市大力推广鱼鳞坑整地、客土回填等抗旱造林技术,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5%以上,保存率达到90%以上。制定荒山造林工程建设标准和林木管护制度,加强护林基础设施建设,对120万亩林地实行拉网管护。2009年,全市共有381支造林专业队和绿化公司,27万余人投入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长治市加大造林绿化资金投入,形成了“政府投资、部门筹资、煤企出资、社会集资、劳务代资”的造林绿化多元融资机制。2006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和煤炭企业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累计投入造林绿化18.7亿元,社会各界自愿捐资、冠名赞助、股份造林等方式累计投资7.8亿元。还创新以煤补林的投入机制,每年从煤炭销售收入中提取造林绿化资金2亿多元,用于全市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壶关县连续30年抓绿化,硬是在干石山上营造起了95万亩郁郁葱葱的人工林,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提高到现在的50%。

“身边增绿”美家园

  多年来,长治市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种植了大批志愿林、奥运林等纪念林,企业和市民则认建花草林木、认养绿地游园、认管古树名木。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年义务植树500多万株,建义务植树基地122处。

  为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2006年以来,长治市坚持“低密度、高质量、多功能”的绿化理念,实施“身边增绿”工程。采取租地造绿、拆违造绿、复垦造绿、填沟造绿等办法拓展绿化空间,在空闲地、废弃地、垃圾场、臭水沟和拆除的违章用地上,建起绿地或生态游园。 

  “身边增绿”工程开展以来,已完成通道绿化4068公里,环城绿化280公里,市区新增绿化面积291.7万平方米,新增和改造公共绿地106.7万平方米。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绿色银行”富山乡

  近年来,长治市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森林生态旅游、干果经济林基地、林木种苗花卉、速生丰产林和林下经济开发等四大林业产业,成为兴林富民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长治市每年新发展以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10万亩,经济林总面积150万亩,干果年产量5000万公斤,收入5亿元,占产区农民纯收入的25%以上。发展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年产值2.5亿元。建成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21万亩,产值达4.2亿元。积极发展林草、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经济,带动生态旅游观光业、畜牧业、中药材业、食用菌业、木材原料林等相关产业发展。

  荒山岭长满花椒林,干石山变成百果园。茂密的山林,成了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