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汇聚文艺精品 颂扬大地深情
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广受好评
本报记者 张济和 通讯员 朱敬山

  由文化部和中国文联共同主办,国家民委、民政部、农业部、广电总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8家单位共同支持举办的“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日前在京受到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与好评。

  小戏小品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能迅速便捷地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十分活跃,涌现出一大批精品佳作。此次进京参加展演的79个小戏小品,就是在各地申报的269个节目中,经过层层精心选拔后脱颖而出的。最为可贵的是,这些小戏小品大都是由基层群众创作、基层群众演出,反映的也都是基层鲜活的现实生活。比如,来自东北黑土地的秧歌戏《差钱了》,说的就是新媳妇当“村官”,立志带领乡亲们科学致富的故事。《差钱了》创作、排练完成于2009年4月,曾先后参加了沈阳市送戏下乡演出、2009年沈阳市文化广场活动启动仪式演出等。有一位老大娘看过演出后,一把拉住演员的手说:“真神了啊!这戏演的好像就是咱们村里的人和事!”

  来自江西的喜剧小品《唢呐声声》,以浓郁的江南风味和喜剧风格塑造了乡村唢呐王“香瓜”、农民企业家“江老板”等当代新农民的形象,揭示出农民在致富道路上走“和谐创业”大道的主题。这个小品曾荣获江西省委宣传部和江西省文化厅举办的江西省“和谐创业”小品小戏比赛一等奖。演员们带着这个小品深入社区、农村演出150多场,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在这次小戏小品进京展演活动中,主办方文化部为了突出公共文化服务导向,满足更多基层群众观看演出的需求,还联合多家主办和支持单位,精心安排和组织了北京各行各业的群众走进剧场。

  2月1日,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迎来了首批200名来京务工观众。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建工集团、住总集团、市政路桥集团、中建一局等单位。作为湖北、江苏、河北、四川、安徽、山东等地在京的务工人员,他们曾参加了天安门广场改扩建、国家会议中心、首都机场跑道改扩建和地铁1号线、13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的重要施工工程,为首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平时看演出的机会很少,这次演出的节目全部是群众自己创作的,我们很感兴趣。”建工集团的李正恩对记者说。

  来自北京住总的何光银在京务工已经十几年了,当听到用家乡四川方言表演的小戏《巴山背二歌》时,还是抑制不住强烈的思乡之情:“我们家乡的人每天都是背着东西来回穿山越岭的,今天在北京舞台上看到这样的情景好像回到了家乡,真是太亲切了!”

  日前,小戏小品展演又走进了农村,来到了北京门头沟区岢 坨村文化中心小剧院。村里的王大爷拄着拐杖来到了剧场,他笑盈盈地说:“听说今天的演出都是基层群众创作的,周边乡镇好多人都赶来了,我也一定要来饱饱眼福。”节目开演了,首先上场的是小评剧《十二尺巷》。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村民们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坐在记者身边的大婶看得格外入神,她一脸质朴地说:“我不会说啥,只觉得心里很温暖。像这样的戏我们最爱看,讲我们自己的事。”一位姓马的村民说,他是村里业余文艺队的成员,看了今天的演出他很钦佩这些演员,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站在这样的舞台上。

  据介绍,整个展演活动结束后,文化部将把全部节目制作成数字文化资源,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给全国的基层群众,并将编辑出版《“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优秀小戏小品集》和配套DVD光碟,将其作为公共文化产品配送给农村、社区的基层群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