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银行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2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着爱心 创新无限
王 智

  在金融业支持“三农”发展的进程中,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既是一项满足农民金融需求的好事,更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将2009年确定为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试点年,探索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具体做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提高了农民对非现金支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根据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机构的实际情况,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专门为其提供了多种经济灵活的接入方式,积极支持其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截至2009年11月,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农村信用社已达21148家,农村商业银行556家,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1059家;接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农村金融机构达10928家。这样,农村信用社基层社和上级联社间联网沟通、农信银资金清算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连通城乡的结算网络,完善了农信银机构之间的支付清算平台。无疑,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大量联网,有效地改善了农村支付环境,为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清算服务。

  在推动支付系统不断延伸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支付系统尤其是人民银行小额支付系统的作用,是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重要一环。在金融机构的努力下,很多地方实现了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良种良法、水库移民、“家电下乡”以及“新农合”等各类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直接划拨入户,进一步发挥了该系统的功能,为农户提供了便利,因而受到了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

  由于转账电话具有购置成本低、用途多、操作简便等特点,各地纷纷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等各类专业市场推广使用转账电话,满足了农村居民转账汇款、补贴发放、临时小额存取款等需求,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尤其是乡镇金融机构物理网点不足的问题,受到了农村居民的认可和欢迎。

  实践证明,只要心里想着农民,带着爱心主动服务“三农”,金融业就能拓宽思路,开发出更多符合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增加面向农民的金融供给,从而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