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经济是指依托港口配置各种资源发展经济的一种现代经济模式,产业是“身体”,流通和交通是“翅膀”,两者密切配合才能奏响临港经济发展的和谐乐章。港口大戏唱得好,产业发展不来和,会造成港口资源的浪费;反之,产业大戏唱得好,港口发展跟不上,则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制约。
从近代开始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港口长期以来主要的任务是运输。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港口的主要作用也仅仅是输出资源和运入必需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港口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多元的综合价值得到了充分张扬,尤其在生产力配置和产业升级中,所起的能动作用和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港口作用的这种变化是由港口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港口是国家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又是国家发展经济、配置生产力的基础性平台。正是港口兼具资源性和基础性的双重特质,当自身发展处在较低水平时,主要体现单纯的运输价值,只是为运输而运输;当自身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主要体现多元的综合价值,其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带动区域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沿河沿海布局和集聚生产力要素,主动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生产力基地。如福建省就围绕福州、莆田、厦门三大港区,在沿海北部的罗源湾、中部的湄洲湾、南部的厦门湾分别布局能源、化工、综合三大产业群,大手笔地架构海峡西岸经济带。江苏省利用港口配套齐全的优势,在土地面积仅占全省四分之一的沿江开发区,布局高新技术产业,高屋建瓴地打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沿江经济走廊。与此同时,福州、厦门、南京、苏州、太仓等港口也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日新月异。
长期以来,秦皇岛港每年承担了北煤南运一半左右的运量,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腹地狭小和地方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秦皇岛市落在了周边的大连、青岛等城市的后面,形成了港大城小的局面,港口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围绕港口资源进行大手笔的整合,把原有的五个工业园区整合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临港产业聚集区,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土地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力争充分挖掘港口潜力,使秦皇岛港由“物流港”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产业港”。只有这样,才能使秦皇岛港进一步发展壮大,使区域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才能真正实现港为城用,城因港荣,港城同兴,奏响临港经济发展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