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黄河与大海的汇聚,孕育了这片广袤的土地。
这里还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目前已探明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达48.3亿吨和2300亿立方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现代石油城。
2009年12月3日,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东营再次引起世人广泛关注。
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要战略支点之一,东营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迎来了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
“是机遇,更是责任!能否把这个规划实施好,关系到环渤海区域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山东半岛的发展,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检验,我们要不辱使命!”张秋波强调说。
把握“高效生态”这个根本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不光是“办企业、办工厂、发展经济”的问题,更多的要涉及生态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各个方面
“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战略后,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了。”张秋波说,作为全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我们必须把握好“高效生态”这个根本,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据悉,东营市历届党委、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为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2006年年底,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决定》,确定了开发建设的总战略、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任务。
“在战略定位上,我们明确提出:坚持高效生态的基本定位,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张秋波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不光是“办企业、办工厂、发展经济”的问题,更多的要涉及生态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各个方面,要真正承担起探索和示范的责任。
为了把规划中的各个章节科学细化,东营市还与中国节能蓝天投资咨询管理公司展开全面合作,就生产力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内容设立12个研究课题。
“之所以选择与中节蓝天公司合作,正是看中了该公司在节能环保和发展生态经济方面的优势。目前课题进展顺利,预计2010年3月份就可以全面完成。”张秋波说,建设高效生态经济是一个新事物,要求严、标准高,它直接关系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方向和成效,关系到能否为国家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探索出新路子、提供示范。
据悉,中节蓝天公司是全国重要的专业工程咨询机构,在多个领域具有强大的研究服务能力,拥有一支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科研资讯技术力量。
“我们明确要求,课题研究要始终贯穿高效生态这个科学定位,不仅要讲求创新性、前瞻性和战略性,还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把各地的实践经验与国内外先进做法同黄河三角洲实际结合起来。”张秋波说。
抓住“切入点”,寻求“突破点”
东营建设不可能“全面开花”,这就要求在战略布局、产业布局和产业支撑上找好切入点和突破点
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东营市是全市被纳入该规划的城市之一。
“东营全市面积8053平方公里,人口184万。在这么大的区域内,不可能‘全面开花’,这就涉及一个起步区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切入点在哪里?突破点又在哪里?”张秋波说。
据介绍,在战略布局上,东营确立了立足“黄三角”、面向环渤海、依托大腹地、放眼全世界,着力推进“东进、西扩、南融、北接”。
所谓东进,就是向东打开出海通道,冲出渤海湾,连接东北亚,融入经济全球化;西扩,就是以省会济南城市圈为依托,向西拓展市场,开辟港口腹地;南融,就是向南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板块;北接,就是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主动接受辐射,促进开放开发。
在产业布局上,东营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确定将东营港—广利港之间的1200多平方公里临海区域,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集中突破区,集中规划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建设黄河水城,构筑“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
在产业支撑上,东营以“四区一城”为主要载体,着力打造石油能源战略储备、现代化学工业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新能源、高端产业、生态休闲度假、生态高效农业、生态林示范等八大产业基地。
“八大产业基地是黄河三角洲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载体,它们将以高效生态的鲜明特色,区别于其他经济区,也是我们实施‘黄三角’高效生态开发的切入点。”张秋波说。
搭建“科技与金融”两大平台
“经济发展,金融先行”,在打造科技支撑平台的同时,东营市着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和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2009年9月25日,东营市政府与IBM共同签署了“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该中心在助推东营成为“石油之城、数字之城和生态之城”的同时,还将探索一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进而推动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
“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落户在东营软件园,是东营市加快高端产业发展、打造高端产业基地迈出的重要一步。”东营市副市长、东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金昆表示,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的建设不仅为构建“智慧东营”打下扎实基础,而且将有力带动整个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
据悉,东营市连续三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2008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显示,东营市位居全国地级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第20位。
在打造科技支撑平台的同时,东营市着力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和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金融产品开发与建设,积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增强对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服务功能。
2009年12月,恒丰银行正式进驻东营,成为进入“黄三角”地区的首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据悉,包括招商、兴业、浦发等在内的多家银行也将陆续在东营开设分支机构。
“经济发展,金融先行,打造支撑高效生态经济区迅速崛起、持续发展的金融平台是推动发展的当务之急。”张秋波告诉记者,一方面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来东营开设分支机构,一方面建立了国资运营公司等5大投融资平台,通过设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组建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推进企业上市和债券发行等举措,搭建起东营乃至“黄三角”区域发展的金融支撑。
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转型升级调结构是东营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东营始终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性任务去推进
“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我们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未来,我们将追加投入35亿元,争取用2年到3年时间再造一个万达!”在万达集团新办公大厦,董事局主席尚吉永踌躇满志地说。
万达集团前身是当地一家以劳务为主的小建筑安装公司,历经20多年发展,如今已成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总资产超过百亿元。
“虽然我们生产的是轮胎、化工、电缆等产品,属于传统行业,但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工艺都是最先进的,我们的MBS塑料抗冲剂产销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我们的探测电缆产销量国内第一,万达还是海底电缆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者之一。”尚吉永说,万达的一个重要体会就是要向科技要效益、向先进生产力要发展,不摒弃落后生产方式,迟早要被市场淘汰。
万达只是东营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东营市始终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性任务去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对于东营而言,转型升级调结构不只是国际金融危机‘倒逼机制’的产物,更是东营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张秋波强调说,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上,必须要把好“高效生态”这个方向和门槛,需要经过长期、持续地努力!
据介绍,东营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筹建小组,并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泰山学者”岗位试申报工作;而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生态谷”建设也全面启动……
“东营每天都在变,再过5年———2015年的东营,也许很多方面都是现在想不到的!”张秋波自信地说:“好戏还在后头,现在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