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理财视点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0年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高投资理财认知水平
贾 伟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来看,在从个体投资者感知信息→处理信息→产生决策→实施行为的整个主体客体认知链条中,认知水平高低十分关键。

  研究表明,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比例过大,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知识和技能方面尚不够成熟,典型地存在“投资者认知偏差”问题,从而引起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如损失厌恶、风险偏好、过度自信等。

  以投资基金为例,部分投资者也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偏差。如有的投资者会在周围人都赔钱的时候,也跟随着离开这个市场。而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那个时候往往应该是建仓的最佳时机。还有的投资者是等别的投资者都赚钱了,并且赚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开始想进入这个市场,而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开始有一点点投资风险了。

  偏差之一:在牛市行情中,基金净值往往是普遍上涨,但投资者需要了解的是,其盈利并不一定是因为你买了一只好基金,而是牛市整体带来的效益。所以投资者更要关注那些在熊市中依然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基金。还有基金经理有的是在牛市中做得业绩较好,但在熊市中则业绩一般。所以投资者更要关注基金经理在熊市中的表现。

  此外,投资者需要了解的是,决定风险和收益的其实是投资者自己的认知和决策。如在股票市场处在牛市行情中,基金的盈利应该是不一样的,因为牛市不一定都等于是牛基金。股票有可能涨也有可能不涨,而且涨幅还有差别。所以基金收益有的是30%、40%,也有的是70%、80%。即便投资者买了只牛基金,也并不等于可以大幅获利,为什么?

  首先,假设投资者在熊市中连续赔了两年,而在两年之后,市场忽然一下子涨了30%,这时有的投资者就很难握住了。因此,即便投资者买到了很好的基金,但也可能只赚了一半就跑了;另一种可能是,我们手里持有10只基金,这其中最高的基金赚了80%,剩下的只赚了20%,合一块儿只有平均30%、40%的收益。所以我们不仅要买到好基金,还要把好基金买到足够的量,把好基金把握得有足够的长度,这样才有可能获取最大收益。

  所以在投资领域,投资者更应该把握自己如何在这个市场里获得最大收益,而这个收益很多时候取决于投资者自己的决定和选择。否则市场涨上去的时候投资者没赚到钱,市场跌下来的时候投资者又躲不过去。因此,找一个比较好的产品让自己建立比较好的认知,是未来盈利的关键部分。

  偏差之二:因为投资者对新老基金价值判断标准的不同,所以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觉。举个例子,有的投资者总觉得新基金好,因为它总是涨,即使跌也不会觉得多,这是因为投资者总在跟新发行时的1元钱比。但如果是2.4元的老基金,从2.4元跌到2.2元时,投资者就会很激动。因为我们是在跟最高点比较。所以客观地比较,新老基金的涨跌其实都是一样,而且很多老基金的过往业绩更容易了解,如果某只老基金曾经有很高的收益,那么将来依然有这种能力,所以某种程度上,老基金的风险应该更小。

  偏差之三:很多人认为,随着掌握信息量的增加,对于市场的预测准确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仿佛就可以把握市场了。这其实是错的,信息必须在有训练、有经验人的分析之后才能够变成一个有效决策依据,否则只会让这部分的投资者过分自信而导致决策失误。

  偏差之四:对于某件事情,当投资者有主动选择权时,往往会觉得自己对它是有影响力的,从而产生一种快感而让部分投资者迷失了方向。特别是网上交易。第一次很复杂,渐渐地接触越来越深,随着对系统控制能力的增强,就感觉自己对盈亏也有控制了,如果成功几次,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频繁买卖,结果离预期收益越来越远。

  偏差之五:很多时候,记忆不是投资者对客观事物的记录,而是一种模糊的客观存在。据统计,记忆是快乐的峰值与尾值的均值。举个例子,两只基金,一只增长缓慢,另一只大幅增长,但是长期下来都涨了50%,而投资者往往只会记住快速增长的,因为快速的涨跌使心情随之大起大落。其实投资者更应该长期关注那些持续增长、波动不大的基金,因为它会给投资者的操作带来正确的影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