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获悉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正在深圳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别32组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组织政协委员们为国家建言献策。本报特派记者前往深圳,对李德水同志进行了采访。他就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重点谈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个人意见。
极为艰难的一年,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了世界各地,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请问您是怎样评价这一年我国的经济工作和发展态势的?
李德水:的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世界,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但今年“两会”期间我在全国政协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曾明确指出,我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我国的金融系统资本充足率很高、资产质量优良、流动性充足,全社会的资金也很宽裕;我国更没有发生经济衰退,去年以来我国季度GDP环比从未出现过负增长,这是与直接发生金融危机国家的根本区别。但是,我们确实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影响,最突出的是出口大幅下滑,外需严重不足。从去年11月开始已连续12个月出口大幅下降。今年1—10月我国出口同比负增长20.5%,而2001年至2008年我国出口年均增长24.4%,这一增一减反差极大。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也遭遇了出口严重受阻的局面。当年出口仅增长0.5%,比上年多9.2亿美元,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困难,2000多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这一次是我国的终端市场————美、欧等发达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使外需骤减,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力度要比当年大得多,使我国经历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但我们顶住了巨大的压力,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只有6.8%,今年一季度更是降到6.1%的低谷,而从二季度以来逐季回升,当季达到7.9%,三季度达到8.9%,前三季度累计增长7.7%,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确实来之不易,在世界经济中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这一方面,得益于1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和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改制取得巨大成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国家整体实力大幅增长。2008年与1998年相比,财政收入为6.2倍,外汇储备为15.4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6.1倍,货物进出口总额为7.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倍,企业利润总额为16.5倍。所以,我们现在的抗风险能力比当年大得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果断决策,及时出台、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牢牢把握住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及时扭转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态势,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当然,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矛盾。但这都是发展中、前进中的问题,有一些是长期积累的问题,我们正在努力、也完全有信心解决好。
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将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记者: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出现了趋稳回升的态势,于是也出现了一种乐观的情绪,有人认为“V”型复苏已成定局,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全面复苏。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李德水:我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有这么三点判断。一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总体上陷入了衰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数字,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3.0%,预计2009年将下降1.1%,其中发达国家下降3.4%。
二是世界经济的大局已基本稳住。美国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10月29日公布三季度经济环比折年率增长3.5%(11月24日又修正为增长2.8%),日本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0.7%和1.2%。欧元区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人们已经逐步从危机的恐惧中走了出来,世界经济的大局基本稳住了,出现了明显的回暖。
三是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将是漫长曲折的过程。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伤害是深重的。2008年9月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调整期。这场危机不是通常的“商业周期危机”,而是发生在国际金融核心部位的百年一遇的金融体系危机。我的判断,至少在今后3至4年内世界经济将处在总体低迷、时好时坏的艰难发展阶段。对世界经济的复苏还不可以过于乐观。
抓住机遇,努力开创新的局面
记者:怎样看待今年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投入及结构调整的关系?
李德水:外需的大幅减少要靠增加内需来弥补,这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结构调整。中央出台的一揽子计划是以扩大内需为主、消费和投资拉动相结合的;既有应对当前困难的重大措施,又有长远发展的谋划;是政府与市场作用相统一、发展与改革相促进的计划;既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是努力改善民生的计划。因此,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一个4万亿元投资的计划。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快一些,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因为我国扩大投资的空间非常大、要做的事情太多;扩大投资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拉动作用最明显,见效最快。1—10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1%。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普遍对投资望而却步,实行捂紧钱袋、现金为王的策略,出现了投资大幅萎缩的情况,例如今年一季度美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就下滑了40%。我国扩大投资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也只有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也不算慢,1—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3%,世界上找不到消费增长比这更快的国家。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在拉动GDP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1%,拉动经济增长负2.9个百分点。可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否则,我们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形势。
今年投资的增长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不能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主要是靠财政投入来实现的。到10月底,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到位已达17万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的投入只有9090亿元,占5.3%。由此可见,财政投入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并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况且,在中央计划投资的1.18万亿元中,有十分之一用于安居工程,其他主要是投向科研开发、公共福利设施等,对制造业基本上没有安排项目。
有人担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这么快,可能使本已不太合理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固定资产投资对当前来说是需求,建成之后就变成了供给能力,有可能使供大于需的情况进一步恶化。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也是应当特别注意努力防止的。我国政府为此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看,大方向和主流是好的,难免会有少数项目不尽合理,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去加以纠正。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模式是几十年形成的,要调整这个结构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绝非一日之功。
记者:能否给我们展望一下明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呢?
李德水:10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前三季度的经济形势时指出,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绝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何况国际经济环境还有着许多复杂的因素。
从三大需求看,固定资产投资今年1至10月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46万亿元,同比增长81.1%,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7.59万亿元,投资摊子已经铺开,明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还处在一个高峰期。从消费来看,随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政府对中低收入居民帮困力度的加大,以及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明年的消费需求也可以保持一个较快增长的态势。出口则虽不可能恢复到危机前增长20%多的局面,但也不会继续今年负增长20%的严重情况。从今年秋季广州商品交易会上的情况看,出口订单交易额比春交会增长16.2%,但比去年秋交会还是减少3.4%,比前年秋交会更是下降17%,且以小额、短期订单居多,说明国际采购商还在持观望态度,但预计明年出口的形势会比今年好一些。由此看来,明年我国经济完全可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机遇和挑战同在、机遇大于挑战的格局没有改变,且出现了许多新的机遇;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也没有改变。明年我们要紧紧抓住宝贵的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央财政安排的1.18万亿元资金有一半多将在明年实施,都已经作了安排。货币政策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只要真正能做到适度,就出不了差错。关键在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坚持实事求是。
记者:从长远来看,国民经济的走势如何呢?
李德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还将会在一个高位上,因为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将会得到加强,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空间,特别是扩大内需的潜力非常之大。例如城镇化建设就有干不完的活。200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有45.7%,正好与美国1910年的水平一样,比美国落后一百年。从总体上看,我国城镇化进程是落后于工业化的。加快城镇化建设既可以扩大投资需求,更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再如,我国的第三产业2008年占GDP的比重只有40.5%,而美国已高达75%;美国的消费占GDP的71%,其中商品消费只占25%,服务性消费占75%,而我国这两个数正好是倒过来的,商品消费占了消费的70%以上。如果我们能把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服务性消费占消费的比重较大幅度地提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非常巨大。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新能源产业方面的发展也有着广阔的前景。这一切,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都会描绘出令人振奋的宏伟蓝图。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在不断调整完善之后,国际经济环境更好了,我们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也更优越了,中国经济必将可以保持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发展。
记者:最近以来,社会上对通胀预期越来越多,人们担心明年可能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对这个问题,您能否谈谈个人的见解。
李德水:我认为人们有理由担心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但从国际经济和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明年尚不具备居民消费价格(CPI)大幅上涨的基本条件。明年世界经济的复苏尚难有大的起色,全球性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不会改变。从历史经验看,每次经济危机和衰退过后,通常是处在低通胀时期。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的情况仍较突出,钢的生产能力已接近7亿吨,去年全世界钢的消费总量才11.94亿吨;我国发电装机总量已达9亿千瓦,接近美国的水平,因此虽然投资规模较大,但不可能引起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不会使CPI联动上涨。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6年丰收,畜牧业、渔业也增产较多,这些都为遏制通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明年无论国际还是国内CPI都不太可能上涨很多。防止通胀是完全必要的。但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将主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CPI上涨,而可能表现在资产价格和房地产等价格上,特别要高度警惕输入型的资产泡沫。
一年来,西方各国央行实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控制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恶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扭转了经济急剧下滑的趋势,但也产生了巨大的副作用。他们发行的大量货币,一部分是用于向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注资,充填到破灭了的泡沫之中;另一部分资金则进入了他们本国的资本市场,出现了经济基本面并不好的情况下股市从3月份以来大幅上涨的情况;更多的是流向世界各地了,成为利差交易的主要融资货币。1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美元创记录的低利率正在助长全球性的套利交易。由于投资者能够以接近零利率的成本从美国借到钱,交易商把这些钱投入到风险更大的资产中,市场可能因此被扭曲,担心新的金融失衡正在形成。”国外还有些专家也发表了类似的意见,反映了对此事的担忧。我们但愿这些分析有点夸张,但却不能不防。这件事离中国并不是很遥远,更不是与中国无关。
努力实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最近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比较快,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这个问题,您是怎么认识的?
李德水:房地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入世贸组织后扩大外贸出口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力量。房地产业关联度很长,涉及50多个行业,目前吸纳了大约7000多万农民工就业,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还有广阔的前景。
当前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有着复杂的原因,但是政府在调控房地产价格方面应当也完全可以有所作为。例如,土地供给的调控、贷款政策、税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多种手段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购房者和开发商的合法权益无疑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另外,政府加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也可以有效地平抑房地产价格。
虽然我国居民对住房需求潜力还很大,可以用于房地产建设的土地是刚性减少,但绝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房地产价格在相当长时期内会不断上涨。因为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远远高过它的价值就会形成泡沫,而泡沫总是会破灭的。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应当引起高度警惕,坚决防止出现泡沫。美国、日本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都有过同样的惨痛教训,我们中国决不能重复这种错误。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