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海洋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③
海洋生物医药开辟人类健康新领域
本报记者 郑 杨

  编者按 海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一个很大的医药宝库。从《山海经》到《神农本草》,先人们很早就在探讨应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的有效途径。而今,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把寻找新药的目光投向海洋的更深处、更远处,一个新兴的海洋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诞生和发展起来。尽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做大做强亦需时日,但专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将成为海洋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开辟未来人类健康的一个新领域。

从浅海走向深海

  目前,我国已知药用海洋生物约有1000种,分离得到天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十余种,复方中成药近2000种。

  虽然没有去过南极,记者却有幸在青岛见到了来自南极的生物————南极冰藻。在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林学政研究员打开特制的冰箱,取出一瓶盛着黄绿色液体的玻璃瓶,举在记者眼前说:“看,这就是从南极带回来的冰藻样品。它们在低温、高盐、强紫外线的特殊环境下生长,别看个头很小,每个直径仅10微米左右,其中可能蕴含着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活性物质。”

  “从沿海、浅海延伸到深海和极地,是当今海洋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的一个趋势。对近海生物的研究,国内外已经很多了,发现新的活性物质的概率比较小,因此,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极地、深海等极端环境中的生物上。”林学政说。

  这个1997年正式挂牌成立的实验室,在极端环境下的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的优势。林学政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从南极微生物中获得一种活性多糖,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上有着很好的前景,不过目前相关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有关专家指出,海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有着取之不尽的药源,是一个很大的医药宝库。由于人们看好其发展前景,因此,对海洋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现在已形成新医药研究与开发的一个新领域,成为制药产业的热点。

  以高新技术为标志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借助海洋科技的发展不断壮大自己。我国海洋药物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97年,国家开始针对海洋生物领域启动海洋高技术计划。之后,一批批海洋生物技术重大项目相继启动,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取得长足进展。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逐步走向规范化,形成了上海、青岛、厦门、广州为中心的4个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研究中心。在沿海省市,从事海洋天然药物研究的机构多达数十家。

  我国的海洋药物研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即以传统海洋生物的功效为启迪,研制开发现代药物。我国应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山海经》到《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拾遗》,先后共收集海洋中药达100多种。例如昆布,据历代本草典籍记载,它具有消痰、软坚散结等功效,现代医药研究表明,以昆布、海带等为主要原料提取的褐藻酸,能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受此启发,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出了国家级新药藻酸双酯钠,不仅能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还可治疗肾炎等疾病。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知药用海洋生物约有1000种,分离得到天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十余种,复方中成药近2000种,海洋药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技术迈进市场

  2008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8.3%。

  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的日渐成熟,成果的不断涌现,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虾壳、蟹壳、鱼骨、鱼鳞、鱼内脏……这些在福建沿海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废弃物,被石狮华宝海洋生物化工公司拿来“变废为宝”,陆续研发并规模生产了海洋生物医药保健品30多种,成为世界最大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系列衍生物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日产氨基葡萄糖系列产品10吨,产品全部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等市场,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50%以上。

  “进入新世纪之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广顺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8.3%。

  伴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沿海各省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去加速推动。

  2008年,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占全国的37.6%,位居全国首位。据了解,随着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落户青岛,青岛市崂山区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已拥有海洋生物相关企业100余家,海洋生物产业年产值每年在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已逐渐形成了以黄海制药为龙头、华仁药业和爱德检测等为中坚的梯次发展的企业队伍,迅速形成了以海大兰太等20余个大项目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带。

  广东省海洋生物药业发展较早,走在全国前列。以广东昂泰集团、国风药业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企业集团纷纷向海洋药物领域挺进。其中,昂泰集团是海洋药物开发的先行者,自1990年起就致力于海洋功能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推出了以鳄鱼、鳗鱼、甲鱼和珍珠为原料的特色蓝色海洋保健品,形成了一条由养殖、加工、研发、销售紧密连接的产业链。目前,广东正在加速海洋医药的产业化进程。《广东省医药工业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明确规定,未来要重点发展广东特色的海洋药物,寻找药物创新的突破口,以大企业、大项目为重点,加快海洋生物药物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建设。 

  江苏省从199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起,就将海洋药物作为开拓海洋新兴产业的重点对象。海洋药物研发中心与省内的海洋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兴海示范基地联动,在海洋药物的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江苏海洋医药保健品产业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南通双林生物制品公司研制的降血糖、解酒、补钙等海洋保健品推向市场后,取得了不错反响。

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模仍然很小,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知识产权保护滞后等。

  我国海洋药物领域的首部大型志书《中华海洋本草》不久前在北京举行了首发仪式。仪式上,来自国家海洋局、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的众多领导、专家汇聚一堂,对这部书赞誉有加。

  一部书的发行何以受到如此多方的关注?原来,它是国家“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的重要成果结晶。由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的管华诗院士领衔、300多名专家花费5年心血,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进行大规模调查评价,形成了迄今为止我国信息量最大的海洋药物专著,其主篇收录海洋药物613味,涉及药用生物以及具有潜在药用开发价值的物种1479种,将为现代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翔实的基础信息。

  这是国家为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

  专家指出,尽管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受海洋开发技术和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的限制,许多海洋天然产物的潜在药物价值还不为我们所知,同时由于海洋药物生产流程复杂,研发、测试、临床等研究阶段时间周期较长,产业的发展规模仍然很小,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知识产权保护滞后等,都需要逐步去解决。

  “海洋药物的标准化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青岛市现代分析技术及中药标准化重点实验室的陈军辉博士说。“海洋药物作为一个产业要发展,建立起标准是必须的。但由于目前真正上市的海洋药物还不多,所以相关国家标准还没有形成,很多工作还停留在对药物安全性的检测上。”

  陈军辉所在的实验室参与了《中华海洋本草》编纂的一部分工作,负责绘制21幅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药材的指纹图谱。例如海马,其指纹图谱提供了海马药材应含有的有效成分及化合物的信息,对药材真伪鉴别、质量标准控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海洋生物药品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做大做强、造福人类尚需时日,但专家们相信,在国家的持续支持下,它必将日渐成为海洋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管华诗院士便欣慰地告诉记者,《中华海洋本草》中收集的许多海洋药物开发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治疗靶点清晰,完全可以直接为企业所用,从而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上图:在青岛市现代分析技术及中药标准化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洁净室中研究极端环境下的海洋微生物样品。这些来自极地、深海的微生物,原来生长在低温、高盐、高压、强紫外线等极端环境下,样本采集回来后需要特殊的环境对其进行保存、培育并提取活性物质。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