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青岛,涉足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开发的企业为数不少,效益显著的却为数不多,而澳海生物有限公司是其中成功的一家。
澳海公司的主打产品共轭亚油酸(简称CLA),从产量到质量均处于世界前列,90%的产品销往北美、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虽然近年来国内生产CLA的企业不断增加,但仅有的两个国家CLA保健品批号以及惟一的CLA饲料添加剂批号,都为澳海一家独有。
澳海的成功与其独特的背景密切相关———它由青岛澳柯玛集团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成立。一边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一边是连续多年被列入全国百强科研单位、全国十强海洋研究所的大研究所,这种强强联合的模式被誉为“双大合一”。
澳海的诞生似乎是科研人员“下海”的一个典型案例,但其迅速成长的背后,是研究所、企业和地方政府三方的不懈探索。
10多年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李光友和刘发义,利用海边盐碱地上的盐生植物———碱蓬、黄蒿提取出了共轭亚油酸。1999年,成果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的鉴定。
“共轭亚油酸具有抗癌、调节人体代谢、提高免疫力、抗氧化、调节血压、降低血脂、防治糖尿病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医学、营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同时,在我国沿海地区,盐碱地面积超过3000万亩,这么大面积的盐碱地难以被很好开发利用,非常可惜。如果能够用来种植盐生植物,这个资源量是很大的,我们当年正是瞄准这个资源搞CLA研究的。”刘发义说。
好的成果就在手边,不光李光友和刘发义,海洋一所的领导也迫切希望它能早日实现产业化。不久,时机到了。
随着“蓝色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青岛市开始加快步伐做足海洋文章,不仅对海水养殖等传统产业,对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海洋产业也加大了扶植力度。与此同时,在家电领域有着不俗业绩的青岛知名企业澳柯玛,由于看好海洋经济的广阔前景,也开始涉足海洋生物领域。
合作顺理成章地开展。2001年,由澳柯玛投入3000万元资金,海洋一所投入技术,澳海公司正式成立,定位于海洋保健品、药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化妆品等生物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营销。李光友和刘发义带着自己的CLA成果,从实验室来到了澳海公司。新厂房在一片荒地上开始建立,在此过程中,他们迫不及待地租下一个500平方米的旧厂房,对成果进行放大。2004年,CLA产品正式投产,建起了全国第一套大型CLA生产线。
“‘双大合一’的效果很显著。”现任澳海总工程师兼技术总监的刘发义感叹。“大科研机构与大企业集团合作,一个技术力量雄厚,一个资金比较充足,比较容易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加速了产业化的进程。”
澳海的发展得到了青岛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2003年,澳海建成了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澳柯玛生物工程产业园也在高新区启动。2006年4月,青岛市和国家海洋局共同组建的海洋天然产物中试基地完成了验收。
“这样,澳海形成了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紧密联系,上、中、下游一条龙联动的良性循环模式,新产品开发的水平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成为国内CLA产品线最全、产量最大的企业,如今已取得了3项发明专利,形成7个系列20多个品种。”刘发义说。
在青岛这个中国海洋科技力量最为集中的城市,如何利用丰富的科研资源推动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一直是政府和产业界孜孜探索的问题。澳海的经验具有典型性。据了解,如今,大企业与大院大所紧密合作的“双大合一”模式在青岛已日渐成熟,不唯海洋一所和澳柯玛集团,中科院海洋所和明月海藻集团、中国海洋大学和寻山集团、中国水科院黄海所和山东锦贸集团等,都借助共同目标和地缘便利,共建企业研发中心和科研基地,实现了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