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源型城市转型调研行③
山东枣庄:加快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本报记者 钟云华 单保江 冯 磊 王金虎

  站在落凤山顶远望,但见方圆数公里内管道纵横、储罐林立,一座座企业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硬化道路四通八达,一处处绿色景观生机盎然。同行者说,这就是位于枣庄市滕州市木石镇的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区内已拥有兖矿鲁化、兖矿国泰、新能凤凰等大型煤化工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年产尿素、甲醇、醋酸、甲醛、乌洛托品、氨基膜塑料等各类化工产品320余万吨。

  “煤化工产业在枣庄发展十分迅速,仅新上马的新能凤凰(滕州)能源项目总投资就达到131亿元。”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介绍说,木石镇煤化工产业园区就是煤城枣庄转型的一个缩影。

创造环境条件

发展接续产业

  枣庄市因煤而兴,长期以来依赖资源求发展,形成了以煤炭、水泥、电力等为主体的重型产业结构,但过度开采导致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今年3月,枣庄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32座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虽然枣庄的煤炭资源还能开采二三十年,但如果不及早转型,一旦煤炭资源枯竭,发展将无以为继。”陈伟说,转型是枣庄现实的、必然的选择。

  实现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关键在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枣庄市把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把煤化工当成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首选。为此,枣庄市确立了“一个战略、三次号角”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吹响发展煤化工、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城市建设三大号角。

  “一箱油”理论是枣庄市的创造。他们说,把当前的环境容量、能耗容量比喻成一箱汽油,把经济发展比喻成一辆汽车,在环境容量、能耗容量既定的条件下,要实现让经济发展这辆汽车跑得更稳更快更远,就需要把这“一箱油”加在速度快、耗油少的“汽车”上。枣庄市因此精打算盘细算账,把有限的环境容量、能耗容量尽可能地用在煤化工、机械制造、高新技术等接续替代产业项目上,大力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等无污染产业,严格限制新上水泥、焦炭、造纸等污染严重的项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既促进了城市转型,又实现了环保目标。与此同时,枣庄市政府还着力解决了用水、交通和人才支持问题,进一步破除发展煤化工的瓶颈,切实提升了当地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

  枣庄着力拉长产业链,追求效益最大化。他们以煤气化、煤焦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合成氨、清洁能源、碳—化工、煤基烯烃与新型合成材料四大产业链,目前已形成了以化肥、甲醇、甲醛、醋酸、清洁燃料等12种煤化工产品为主的产业体系,最长的产业链已拉长到第四种产品。煤化工接续替代产业的大力发展,切实实现了煤炭深度加工增值,把枣庄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陈伟说:“枣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路的探索初见成效,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抓好文化旅游

促进就业富民

  “城市转型中,就业富民问题怎么解决?这就需要发展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有四篇文章可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像枣庄这样的老工业基地,资金流、信息流很难做大;发展物流则需要一个产业培植的过程;比较现实的,就是吸引人流。枣庄虽然交通便利,但不是交通枢纽,单纯依靠交通条件,短时间内不可能汇聚较多人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文化旅游。枣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煤炭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但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陈伟如此解读枣庄发展旅游产业的初衷。

  枣庄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是以水乡为魂,以运河为线,合理规划、整合、开发旅游资源,突出两个龙头(台儿庄运河古城、微山湖湿地公园),布局“五个节点”(山亭山水生态游、山乡民俗游、峄州冠世榴园生态旅游、薛城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红色旅游、滕州盈泰温泉休闲旅游、市中中兴公司工业旅游),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全面提升枣庄旅游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枣庄市的台儿庄古城,是千年运河上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历史文化名城。枣庄市把发展文化旅游的突破口选在了台儿庄。去年,枣庄启动了台儿庄古城重建项目,通过打造运河文化代表城市和独具特色的东方古水城,努力使其成为中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山东省100项重点工程,一期工程投资16亿元,明年将重现世人眼前。同时,枣庄市以台儿庄古城和中国最大最美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微山湖湿地公园为龙头,积极构建特色旅游体系,打造温泉度假基地、生态湿地之乡,策划节庆、演艺、体验等文化旅游项目。去年以来,枣庄市文化旅游投入20多亿元,创造了近万个就业岗位。

  旅游要发展,交通须先行。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近年来,枣庄市交通部门投资1.4亿元,建设了多条通往景区的旅游道路,高标准实施了冠世榴园景区道路拓宽工程和停车场改造工程,建设了滕州至龙山风景区、滕国故城、莲青山景区、红荷湿地风景区旅游道路。今年在建的旅游道路还有冯卯至水泉火樱桃基地、新城至石榴园、新城至奚仲故里旅游道路等多条。截至目前,枣庄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6500公里,直接为旅游服务的达1030公里,初步建起了四通八达、干支相连的旅游交通网络。同时,枣庄市高度重视旅游客运业的发展,共开辟了至大裂谷、红河湿地等景点的旅游专线5条,投放客车50余辆;开辟了通达至石榴园、台儿庄古运河等景点的客运班线8条,投放运力百余辆,较好地满足了旅游客运的需要。为科学把握全市旅游交通网络,枣庄市交通局编制完成了《枣庄市旅游交通规划》(2008—2020),提出了近、中、长期目标。近期,枣庄市交通部门将投资6亿元,重点改善连结“两个龙头、五个结点”的国省干道和旅游道路,提高其通行能力。

推进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功能

  家住枣庄市中区城区西部商贸园的张大爷,最近的日子过得挺舒心。早上起来,到附近的东湖公园遛遛弯儿,打打太极拳,心里很舒坦。

  东湖公园以前可不是这样,这里原是一片布满废旧坑塘、工矿塌陷地的地方,到雨天有了积水,蚊蝇滋生,臭气熏天,附近的居民只能整天关上窗户。现在这个昔日的塌陷地已经成为了枣庄城市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2007年8月市中区委、区政府通过周密论证,规划了这个占地总面积980余亩,其中水面510亩,总投资2亿元的枣庄全民健身中心(东湖公园)建设项目,现在已部分投入使用。

  这只是枣庄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亮丽的片段。枣庄的城市布局总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承载了大部分旧城区功能的老城,一部分是新建设起来的新城。老城部分已经趋于饱和,而且布局较为凌乱,新城则因为建设不久,城市功能和承载力不尽如人意。因此枣庄提出了城市建设的总原则是“老城做新,新城做靓,实现一体化发展”。

  老城做新,主要着力于旧城区改造。除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棚户区的改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在东花园小区,我们遇见了正搬新家的陈勇老师傅。50多岁的老陈看着自己的新房,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曾是一个井下作业的煤矿工人,以前一家三口人住在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棚户里,现在他花了不到10万元就回迁到了97平方米的三室两厅的新楼房,水、电、气一应俱全,心里别提有多满意。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枣庄市的老城区目前共有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棚户区75个,棚改前总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涉及47396户居民。去年,枣庄市开工建设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面积22.8万平方米,已完成19.25万平方米,已通过竣工验收12.1万平方米。今年全市棚户区计划改造项目13个,改造面积69.89万平方米,竣工30万平方米,计划完成投资28.9亿元。枣庄市委、市政府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部棚户区改造任务,使城区面貌和群众居住生活环境有一个较大的改善。

  而新城建设则是从规划做起,努力在高起点上把新城做靓。从2000年5月18日开工以来,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基础设施先行、生态环境优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迅速拉开了新城建设的框架。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43.8亿元,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累计建设道路25条(总里程30公里),新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教育、医疗设施逐步完善,城市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在新城建设中,枣庄市还大力实施绿化景观工程,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45万平方米。其中,占地约35万平方米的南方植物园2005年11月开工建设,2007年4月28日正式开放,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翠竹谷、凤鸣公园等工程,继南方植物园之后又为新城增加了新亮点和新景观,进一步提高了新城区绿化水平。

  随着老城面貌的翻新,新城的加快发展,枣庄的老城新城的区分正在渐渐模糊。正在规划建设的城市BRT快速公交,更是缩短了城区各组团间的距离。在一体化发展中,老城新城逐渐融合,一个崭新的枣庄正呼之欲出。

图1为枣庄新城。

图2为兖矿集团国泰化工公司美丽、清洁的厂区。

   王金虎摄

图3为美丽如画的国家4A级风景区———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

   王金虎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