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故事
运河添活力 古城增魅力
本报记者 王金虎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孕育了台儿庄这个明清时期的“水旱码头、商贸重镇”。这里拥有千年运河上最完整的遗产体系,有惟一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驳岸、古码头、古村庄,被誉为“活着的运河”;这里虽地处北方,但城内水网交织,汪渠相连,百姓筑台而居,以船代步,独具江南水乡的风韵。

  为深入挖掘台儿庄古城的旅游价值,重现“活着的运河”,市长陈伟利用节假日,先后60余次深入古城实地考察,走进古城的条条街巷,察看古城的栋栋古建,拜访古城的众多老人,请教了30多位国内著名的文化、建筑、旅游专家,召开了20余次古城重建规划论证会,不断深化对古城价值的认识,形成了“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重建构想,着力打造一座京杭运河上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合璧的典型城市,一座独具特色的东方古水城,一座古朴与现代、悠闲与完美结合的时尚之城。

  同时,还着力打造节能古城、生态古城、数字古城,努力提高古城的品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发现一座古城、抢救一座古城、挖掘一座古城、再造一座古城。

  台儿庄古城这个项目,从发现、到论证、到规划、到启动建设,前后历时两年多。“我深深感到,打造一个旅游项目,远比新上一个工业项目要难得多。可是,为什么我们还下这么大的气力去抓呢?因为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快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陈伟这样告诉记者。枣庄是老工业基地,就业压力非常之大。发展煤化工产业固然可以强市富财政,但还不能很好地促进就业。富民保就业问题解决得不好,就很难真正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枣庄的实践证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促就业“富百姓”的问题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台儿庄古城建成后,将承接淮海经济区周边市场、京沪高铁沿线休闲市场以及港澳台旅游市场,进一步丰富“好客山东”旅游品牌的内涵,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